分享

丙肝:导致肝癌的又一“祸首”

 渐近故乡时 2018-06-07

15


在我国,慢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与肝癌的主要原因。这里所指的慢性肝炎除人们熟知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外,另一个就是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



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丙肝发病率则逐年上升。加之丙肝因缺乏明确的预防手段而相对较难控制,成为继乙肝之后,又一个导致肝硬化与肝癌的致病“祸首”。


HCV 慢性感染者:肝癌风险高


HCV慢性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20 倍。我国肝癌患者中,HCV抗体阳性率为4%-10%,HC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发生率为1%-4%。


研究证实,任何水平的血清HCV RNA阳性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通过抗病毒治疗清除HCV,可明显降低肝癌发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与乙肝不同,HCV感染若能够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丙肝与肝癌的漫长“纠结史”


丙肝与肝癌的发生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两者间的转变一般经历20余年的漫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感染-慢性感染-肝硬化-肝癌。


●急性期

HCV感染初期(2-12周)为急性期,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感染HCV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只有少数人可自行清除病毒而痊愈。


●慢性期

50%-85%的患者会进入慢性炎症阶段,发展为慢性丙肝。目前全球有1.3亿-2.1亿的HCV慢性感染者。


●肝硬化和肝癌期

10%-40%的慢性丙肝患者将进展为肝硬化。其中,又有1%-5%最终进展为肝癌。


AFP检测+肝脏超声检查

有助肝癌早发现



和乙肝一样,慢性丙肝患者属于肝癌高危人群。肝癌高危人群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有HBV或HC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或有慢性肝炎史者。在此人群中,甲胎蛋白(AFP)筛查肝癌的检出率为501/10万,为自然人群的30余倍。若这些患者同时还伴有嗜酒、糖尿病,或有肝癌家族史,则危险度更高。


男性患者应于35岁以上,女性患者应于45岁以上开始进行筛查,每6个月左右进行一次。

目前采用的筛查手段为血清AFP检测联合肝脏超声检查,检出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能达到92%左右。AFP升高而定位诊断不能明确者,在排除生殖系统肿瘤和妊娠后,可以每1-2个月随访一次。


由于丙肝患者往往伴有慢性肝病活动,故需同时检查肝功能。对于肝内有小结节病灶而AFP正常的人,医生会建议患者每3个月左右随访一次;高度疑诊者,可以行腹部CT或MRI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指导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王 鲁

本文来源:爱肝联盟china-fattyliv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