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说五帝

 文山书院 2018-06-07


     五帝指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hào)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皞(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本文写的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一、黄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其生日为农历三月三),享寿118岁。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市境内),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史记去五帝本纪》曰“(黄帝)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联曰:

    得土而兴,有熊氏行踪不定;

    登山以治,太史公本纪曾书。

    1、统一华夏

    神农氏后期,势力衰微, 黄帝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迅速形成了炎帝、黄帝、蚩尤(史称中华三祖)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黄帝居中原,炎帝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居东方。 在阪泉之野(有四种说法: (1)在山西省阳曲县东北,相传旧名汉山 、(2)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3)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南、(4)在今河南省扶沟县)黄帝击败炎帝,在涿鹿之野,黄帝击败蚩尤,从而统一了华夏,“炎黄”一词从此形成。统一华夏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联曰:

    与二祖三分割地,野战称雄,立德吾邦称共主;

    入九黎一统归心,天酬即位,因兹道历有元年。

    2、划野分疆

    统一华夏后,黄帝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共设置120个官位管理国家。

    地无分远近,公也私兮,咸归管辖;

    官有赖绳规,朝兮夕也,每念劳谦。

    3、治五气。黄帝确立了五行之气的理论基础,形成后来的道学思想源头,所以人们称道家学术为“黄老学术”。联曰:

    哲学发先声,始论相生相克;

    生民寻大道,已知可养可修。

    4、度四方。黄帝时期,开始以步丈量四方土地,开始实行“田亩制”,重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联曰:

    纵是土无垠,以步量来田有亩;

    但求农不匮,因时种出谷亲民。

    5、与岐伯论病理,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形成了《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雏形,因此被被称为医之始祖。联曰:

    德化在医民,把握灵枢,穷究病因求善诊;

    心期于论理,依凭素问,幸逢岐伯做深交。

    6、铸鼎于荆山。《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获宝鼎”;《史记·封禅书》云“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自此,国家的尊严有了象征,从文化的层面来说,这件事意义非凡。

    帝德本无形,封禅集权,朝阳起处山长泰;

    荆山原有幸,铸浇为鼎,重器成时国至尊。

    7、《史记·封禅书》云;“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黄帝统一各部落后,将原来的“熊”图腾,更换为龙图腾,龙文化从此衍生发展,“龙的传人”成了华夏民族的永恒名片。联曰:

    存敬畏之心,治国惟求天兆吉;

    听传承者语,由心乐说我为龙。

    8、开辟园圃,重视果木栽培,娶妻嫘祖,种桑养蚕,揭开了中华文明史的新的一页。联曰:

    帝心崇素德,一园桑,皆会意;

    嫘祖养春蚕,百行事,独钟丝。

 


   二、颛顼

    颛顼(公元前2591年-公元前2493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

    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 ,实处空桑。 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高阳镇) 。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 ,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 ,号“高阳氏”。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 ,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  据说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 ,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联曰:

    善绳祖武示来许;

    屡徙都城承帝灵。

   1、 一统江山,创制九州

   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和蚩尤部族长期形成对立局面。直至颛顼,才形成各民族真正统一。《史记.五帝本纪》载:“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蹯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创制于颛顼,是他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联曰:

    百族咸瞻首,中国荣昌,承运允宜今日鼎;

    九州各有名,后人治理,固疆需念古时心。

    2、效音八风,作曲《承云》

    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联曰:

    雅意寄中天,而邀款款者云,钟于乐起;

    虔心祈上帝,乃使英英之曲,得以风行。

    3、崇尚祭天,禁绝巫教

    黄帝晚年,九黎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废弃人事,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百姓家家都有人当巫史搞占卜,人们不再诚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农业生产。颛顼为解决这问题,决定改革宗教,亲自净心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又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绝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 联曰:

    重人道乃循天道,诚敬祖宗,传其帝祚;

    禁神言而绝鬼言,首尊农事,食我生民。

    4、玉龙文化,开启先河

  《大戴礼记》载:“颛顼乘龙而至四海”,众多古籍记载,颛顼佩戴玉玛瑙头饰,而阜新市查海遗址发现的长达19.7米的石堆龙,被考证为属于颛顼古族文化遗存,因此,颛顼被称为是玉龙文化的开创者。联曰:

    玉成明器,教清辉润泽山河,流光以焕;

    天赐神龙,任古族扶摇羽翼,逐梦而飞。

 


   三、帝喾

      帝喾(生卒年不详),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 黄帝的曾孙,尧的父亲。姬俊的祖父玄嚣(少昊)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蟜极。姬俊5岁时受封为辛侯,15岁辅佐叔父颛顼,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 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联曰:

    惟崇木德思民命;

    素秉仁心固国基,

    1、订立节气

    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息有时辰,天象可循,民颂九州匡国主;

    种收依节序,民田不竭,天生一片悯农心。

    2、知人善任

    帝喾以仁爱治国,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招》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联曰:

    治国于仁,以无上之恩,深孚众望;

    任人在善,教有才之士,未作独行。

    3、缔造盛世

   《史记·五帝本纪》载: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

    聪于知远,明以察微。光曜媲天升日月;

    仁则树威,惠而取信,德馨如雨润江山。

     4、凤凰来朝

       帝喾非常喜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联曰:

    与民同乐矣,有磬有钟,亦歌亦舞;

    兆吉不央兮,在朝在野,来凤来凰。

    四、唐尧

       尧(约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出生于保定顺平县,古唐国人(今河北保定唐县) 。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唐地(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 。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

    修身首重贤明德;

    退位先开禅让风。

    1、 始建国家政治制度

    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垂泽国家图,吏贵在勤,民羞于懒;

    奠基奴隶制,权因而立,政得以兴。

    2、首开治理水患之举

    尧的时代,“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 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虽说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但,毕竟尧已将治理水患当做国家要事了。

    心思国事大如天,欲祐于民,需防于患;

    水涌狂澜凶似虎,危伤及命,责比及山。

    3、制定历法,测定“二分、二至”

   《尚书·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等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测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颁授农耕时令, 促使古代农耕文化进入 飞跃进步的时代。联曰:

    凝眸日月星辰,论九地九天,历法流传宜立德;

    在意春秋冬夏,定二分二至,农夫稼穑好因时。

    4、 访纳贤能

    史载尧之功臣九人,或说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但他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所以他还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其中尤以访问隐士许由被人称颂。联曰:

    因己贤而举贤才,既已慕之,何畏穷乡僻壤;

    知云隐以求隐士,未能得者,也钦挚宜诚心。

    5、 勤俭听谏,设立谏鼓、谤木

    尧当政后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 尧听到鼓声, 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联曰:

    待开言路无闲杵,从谏如流,木中止谤;
    思省己行有定规,立身尚俭,天下居安。

    6、 发明酿酒

   尧会精选出最好的粮食,并用滴水潭水浸泡,用特殊手法去除所有杂质,淬取出精华合酿祈福之水,此水清澈纯净、清香幽长,以敬上苍,并分发于百姓,共庆安康。从而发明了酒,百姓为感恩于尧,将祈福之水(酒)取名曰“华尧”。联曰:

   卓尔酿兮,不亦乐乎,社稷于今流玉液;

   已然醉矣,允宜斟也,乾坤至此逸清香。

    7、发明围棋

    尧的儿子丹朱贪玩,尧就让他玩一种黑白子游戏,开发期智能,战国《世本·作篇》:“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宋代罗泌在《路史·后记》则进一步发挥说:“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骜很媢克。兄弟为逆嚣讼,嫚游而朋淫。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联曰:

    听历史天空,依稀觅得棋盘响;

    循初民足迹,恬淡看来局面新。

    8、禅位于舜

    尧深知自己的儿子丹朱难以治理国家,就向四岳推荐接位人选,四岳推荐了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传位于舜,打破了帝位世袭的传统。联曰:

    终以仁心察出贤,英明上德存,生民有幸;

    未将帝位传于子,禅让遗风远,国祚无疆。

 

五、虞舜

      舜(shùn,约公元前2277- 约公元前2178),妫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出生于诸冯 (今山东诸城)  ,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 ,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

虞舜的王位是唐尧禅让的,人们世代尊称尧和舜为上古先王,尧禅让王位给虞舜传了四个字,即允执厥中;舜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即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心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联曰:

    于国于家,素善躬行贤德、躬行孝德;

    惟精惟一,皆因洞悉人心、洞悉道心。

    1、孝感天地

   《二十四孝》载: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联曰:

    原因仁在心头,未嗔父母未嗔弟;

    最是孝行天下,可做君王可做儒。

    2、劳谦济世

    古籍载: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联曰:

    达己在心谦,以耕、以渔、以陶,得食得闲得器;

    待人崇礼让,因济、因抚、因教,垂恩垂业垂名。

    3、仁慈治国

    舜的治国方略推崇“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联曰:

    警戒待重新,务在惩前毖后;

    仁慈催猛醒,成于护法亲民。

    4、让位丹朱

    尧帝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联曰:

    民意难违,竭虑远谋朝内事;

    己心不倦,无私长泽世间人。

    5、 因材任职

    舜帝治国,善于因材任职,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 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 联曰:

    才有专长未必皆能,任其一日为官,只争朝夕;

    事求熟悉尤须素好,嗟尔双肩履责,不敢轻闲。

    6、命禹治水

    尧用鲧治水无功,舜接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终于取得成功,联曰:

    帝发爱怜心,欲教父业子从,水急水深民有虑;

    禹行疏导法,难得前车后鉴,功高功远国无忧。

    7、禅位大禹

    舜深知自己的儿子商均不成材,因此就在年老以后,效仿尧帝,在接位39年后,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 据《古文尚书~大禹谟》记载,是有虞氏(舜)传位给大禹时,告诫大禹的话,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大意是“人心”常处于险地,“道心”又精微难见,只有去除杂念,坚持不懈,才能真正达到中道。宋代大儒朱熹特别推崇这十六个字,称之为尧舜之道代代相传的“圣人心法”,联曰:

   关情在远,未负三九年,自成心法;

   让国于贤,仅凭十六字,无愧圣人。

   8、魂归零陵

   舜传位于禹后,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联曰:

   苍梧原郁郁,三楚江中,至今流入帝妃泪;

   碧草总依依,九嶷山上,从古寄来湘竹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