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吊瓜套种大蒜高效栽培技术

 清河水H71 2018-06-07
摘要 介绍吊瓜套种大蒜种植模式,包括吊瓜管理技术和套种大蒜技术,包括土壤选择、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吊瓜;套种;大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 9;S6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082-01
  近年来,常山县大力发展吊瓜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666.67 hm2左右。吊瓜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采用立架栽培,一年种植多年采收。一般生长期为4月中下旬至10月底,吊瓜籽产量在1 200~1 800 kg/hm2,产值约4.5万元/hm2。为充分利用吊瓜园土地资源,增加种植效益,吊瓜采收后,农户通常都会套种一季油菜、马铃薯、蔬菜等冬季作物。大蒜作为葱蒜类主要蔬菜之一,在常山及周边地区以食用青蒜为主,青蒜苗风味鲜美,是较好的调味和调色蔬菜,深受消费者喜爱。大蒜生长期为9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一般青蒜产量37.5~45.0 t/hm2,产值7.5万~9.0万元/hm2,吊瓜套种大蒜种植模式一年产值12万元/hm2以上,纯收入超过7.5万元/hm2,农户种植积极性高。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吊瓜管理技术
  1.1 整枝引蔓
  出苗后,每株留1~2枝健壮芽作主茎,除去多余的芽及主茎基部的侧芽。当植株长到30~40 cm时,及时引蔓上架;主茎长至1.5~2.0 m时及时摘心,留3~4枝侧枝。现蕾期摘心以促花蕾发育,提高坐果率;果实膨大期,剪去坐果节位的侧枝和未坐果的徒长枝,经常理蔓,保持茎蔓向上向前生长,防止蔓头下挂,影响继续开花结果。注意将植株向同一方向引蔓,有利于充分利用架面结果[1]。
  1.2 肥水管理
  投产吊瓜采取前控中促后稳的管理措施,促进多结果、结大果。在苗高30~40 cm时,施饼肥600 kg/hm2加尿素150 kg/hm2加部分土杂肥作苗肥在株行间开沟施入,覆土浇水。出苗至开花坐果前土壤潮湿,气候适宜,枝蔓生长迅速,管理上要控肥控水,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开花坐果时营养生长与果实发育同时进行,肥水需求量大。一般坐果后施复合肥75~150 kg/hm2,7月下旬视土壤肥力、植株的长势长相、结果状况再施1次肥,促使7月底8月上旬多发新枝多结果。9月下旬,前期果陆续成熟采收,中后期果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对长势弱、缺乏后劲的地块要适时适量补施化肥或根外追肥,提高粒重[2]。此时吊瓜处于生长中后期,气温高、易干旱季节,叶面蒸发量大,注意浇水保湿抗旱。
  1.3 促进坐果
  吊瓜花期较长,6月中旬至8月上旬均能开花坐果,相对集中期在7月中下旬,此时正值高温干旱天气,要改善防旱保水措施。花期实行人工授粉,于每天上午露水干时进行,同时喷施硼肥,增加坐果率,花期遇不良天气,效果更明显。对已坐果的,将所有茎蔓去顶,去除新长的侧芽及花蕾,保证已坐果养分供应。
  1.4 适时采收
  9月下旬开始,果实表面转成橙黄色时即可分批采摘。摘后剖开瓜皮,挖出瓜瓤和籽粒用清水漂洗,洗净吊瓜籽,晒干。捡去杂质、瘪籽,即可包装贮藏。
  1.5 病虫防治
  吊瓜病虫害主要有枯萎病、炭疽病、蔓枯病、蚜虫、黄守瓜、瓜绢螟等。炭疽病、蔓枯病用43%好力克5 000倍液喷雾防治;枯萎病用70%敌克松600~800倍液灌根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1 000倍液防治;黄守瓜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防治;瓜绢螟1.8%阿维菌素8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经常清理、清洁瓜园,将残枝、病虫枝条、园地杂草、落叶集中园外烧毁,消灭病虫源[3]。
  2 大蒜栽培技术
  2.1 土壤选择
  大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较广,种植吊瓜田块均能种植大蒜。为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良好、养分充足的砂壤土为宜。
  2.2 整地施肥
  土地翻耕,深度13~16 cm,整成厢面,包沟宽度1.3~1.5 m,沟深25 cm。基施腐熟人畜粪37.5~45.0 t/hm2、菜籽饼525~6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草木灰1 500 kg/hm2;或施栏肥22.5 t/hm2、复合肥(17-17-17)7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与厢土拌匀后,将厢面整平,等待播种。
  2.3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如四川紫皮蒜、山东白皮蒜、常山煤山香大蒜等。选择蒜头肥大、颜色一致、蒜瓣数适中、无虫源、无病斑的种蒜为宜,并根据蒜瓣大小分级播种,便于田间管理。
  2.4 播种
  最佳播期为9月15日至10月15日,此时播种的大蒜,发芽和扎根基本上同时进行,出苗正常,冬前幼苗生长健壮,为青蒜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播种时坚持顺畦拉沟摆种,沟深4~5 cm,播种后覆土压实,密度原则上根据蒜瓣大小、土壤肥力、播种早晚来确定,(下转第84页)
  (上接第82页)
  对于蒜瓣大、土壤肥、播种早的可适当稀点,反之密些。一般行距10~15 cm,株距7~10 cm,种植45万株/hm2左右。
  2.5 化学除草
  大蒜播后苗前用72%异丙甲草胺1 500~2 250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土壤表面喷施,一次用药,可基本控制全程草害。用药后顺行覆盖茅草或狼衣(蕨类植物)15 t/hm2,既可提高药效,又利于保墒出苗,御寒防冻,改良土壤[4]。
  2.6 肥水管理
  大蒜播种后,每隔1~2 d,早晨或傍晚浇水1次,浇透水,直至苗出齐,既可降低土壤温度,又能使蒜瓣吸水充分和减少烂种,促其早发芽,出苗快,确保苗齐、苗全、苗健。
  大蒜出苗后叶片2~3叶时,及时追肥。追施稀粪水22.5~30.0 t/hm2,隔7 d浇1次,连浇2~3次,同时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情,适施速效氮肥,注意氮肥要量小、分次施用,以促蒜苗早发、快长、健壮[5]。
  2.7 适期收获
  青蒜上市没有严格的标准和时间,视市场需求定,以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一般出苗后60~70 d,单株重30 g以上上市。如市场价格比较稳定,以青蒜生物产量最大时收获为佳,如四川紫皮蒜在1月底至2月初,山东白皮蒜在3月上中旬[6]。
  3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宋卫平,练林芳.吊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7):5.
  [2] 兰姿.吊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258-259.
  [3] 许春梅.大蒜高效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11):14,46.
  [4] 帅正彬,郭江洪,杨斌.成都大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四川农业科技,2005(6):17-18.
  [5] 陈军法,熊战苏.无公害吊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2):44-45.
  [6] 高爱旗,亓晓光,靳艳革.林下大蒜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11):1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