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古籍:创新也是一种责任

 星河岁月 2018-06-08




“精致的绿扬城廓孕育出心灵手巧的“扬州工”,四海闻名、声震天下;蜿蜒的大运河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璀灿文明,生生不息,千年流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源地;杭集,世世代代雕版艺人的精神家园。”

作为清代江南三大刻书中心之一的扬州,如今仍然为中华珍贵的古籍传承贡献着力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雕版印刷技艺,让普通藏家也能拥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的文物,而时间正让这些藏品的价值日益凸显。扬州古籍线装文化有限公司从2011年成立就承继着这样的传统。


多方联合,快速实现盈利

负责接待的潘展先生首先介绍了公司概况:扬州古籍线装文化有限公司是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等单位投资组建的一家跨地区、跨行业股份制公司,座落于扬州市杭集镇泰李路。公司发展重在打造集古籍整理、修复、影印,现代创意线装书策划、出版、印制、销售、培训为一体,具有完整古籍线装文化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潘展告诉记者,目前已经与国内的多家龙头出版社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如中华书局、凤凰出版社、黄山书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上海人美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等。合作形式灵活多样:有为出版社加工印制产品、有公司自行策划开发产品,联合出版社共同项目运作等模式。


从成立到盈利,扬州古籍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3年5月,扬州古籍承印的《清代名人书札墨迹》和《民国名人书札墨迹》获得了国家七部委联合下文,两岸四地印刷行业举办的“第四届中华印制大奖”铜奖,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可。2013年12月,公司被扬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第二批“扬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及“扬州市第四届双优诚信印刷企业”称号。


保护古籍,补全出版重要文献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扬州古籍承印的大型出版项目则让人注目。采访中,潘展重点介绍了即将原大原色原样出版的宋刻版《思溪藏》。


“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集。在宋元版大藏经中,目前只有《开宝藏》得到影印出版,可惜残存太甚,仅残余十三件(卷)。“纯正的”宋元版大藏经,限于条件,几乎一部都没有得到整理和出版。目前,宋版大藏经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者,即为《思溪藏》。


《思溪藏》在我国久已散佚,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部,为光绪九年(1883)驻日公使黎庶昌在日本收集佛教典籍,公使馆随员杨守敬先生为其联络,意外得到这部宋版大藏经。2011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扬州古籍达成合作协议,按照原样仿真影印出版宋本《思溪藏》。


影印出版,最大的难题是如何配齐全部缺卷。恰在此时,国家图书馆研究人员到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参加学术会议,休会期间,双方在交流中,竟欣喜地得知对方也在做《思溪藏》调查和研究。日方落合俊典教授主动提出,中方在影印出版中的缺卷,可以由他们向爱知县岩屋寺商议,以岩屋寺收藏的《思溪藏》配补中国国家图书馆之缺。2013年,国家图书馆有关领导与专家、扬州古籍高管再次飞赴日本,与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的落合俊典师生、岩屋寺住持后藤泰真法师等,共商配补事宜。


日本爱知县岩屋寺存有《思溪藏》五千一百五十七册,少数经册经过修整,就整体而言,保存相当之好,触手如新。该藏版本时代,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杨守敬购回者相同,皆为《思溪资福藏》本。两者相宜,正可以配成一部“纯粹”的宋本《思溪藏》。


经过交流洽谈,双方达成协议,凡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品所缺损者、抄配者,总一千三百余卷,由日本方面以岩屋寺本尽量配补。目前,日本方面已经将中国国家图书馆需要配补的卷次基本补齐,交到我方手中。为了传承这份祖先留下的遗产,扬州古籍与中日学术界反复讨论了影印出版的基本原则,对佛教大藏经影印整理的理念、修版制片的工艺、仿真印刷的技术、装帧装潢的材料等等,做了细致的论证和实验,力争复制和保留千年宋版的风貌。目前,重印《思溪藏》的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今年年初已正式进入印制阶段。


《中华戏曲史话丛书》亦是扬州古籍承印的重点项目。据统计,我国共有各类戏曲一百余种,目前还能在舞台上展现的尚余四十余种,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瑰宝,让它们重现往日璀璨,扬州古籍主导,在中国戏曲家协会的支持下,从2012年年初策划启动项目,目前已推出了线装本《中华戏曲史话丛书》二十余种,从剧种起源、艺术特点、经典剧目、重要人物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上述各剧种,全部宣纸四色及双色印刷,手工线装,页面采用梅花底纹,封面和函套采用布面,并嵌入“生旦净丑”字样,完美地将戏曲与古典书籍相融合。中华戏曲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艺术的一份无比珍贵的厚礼,《中华戏曲史话丛书》亦能称为长留在世的文化工程。

潘展谈到古籍印刷其实不单单是印书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对古籍的完善、整理、修复、影印,把古籍文化更完整地保留下来,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更系统地继承流传。




传承文化,打造“中国非遗创意园”

虽为印刷行业,但扬州古籍始终给自己的定位是不要简单的印刷复制,更注重文化创意。为此,他们推出了“中国非遗创意园”项目。

据了解,“中国非遗创意园”项目包括“五个一工程”,具体为:一个全媒体的非遗电子商务平台、一个雕版古籍线装产业区、一个非遗产品博览会、一个非遗传承保护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


创意园电商平台,包含云计算支撑平台、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整合非遗资源的生产、使用、流通、消费、传承全流程,建立融采集存储、展示传播、圈层交流、电子商务、教育培训等多功能、多语种云计算数字平台,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面向国际的展示、推广、营销,实现从“优质文化基因提取→活态展示→互动体验→资源转化→国际发展”的发展路径。


平台依托“小手机”搭建“大平台”,通过搭建“手机应用平台+手工艺人+原产地作坊订单生产和销售”的经营模式,将非遗传统工艺和现代消费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平台与“非遗”传承人或老艺人签订加工以及销售协议,确保产品高质量,原汁原味的标准。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其实解决的都是通路问题,真正核心的部分还是在“雕版古籍线装”上。 “因雕版印刷是扬州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大影响力的非遗项目,所以创意园将把‘雕版古籍线装’作为龙头项目在园区内开辟专属区域进行运作。未来,这将是一个集古籍挖掘、整理、保存、研发、销售和线装书印制、出版、创意以及传统雕版印刷展示、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古籍线装文化创意基地。”


按照雕版古籍线状项目规划,建设专门的古籍展馆,形成专业的古籍展示区,如古籍精品展览、家谱博物馆、宋版大藏经展馆等,同时还将聘请扬州大学冯春龙教授成立“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邀请国家级雕版非遗大师陈义时、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大师李江民、著名画家陈忠南、刘南平等、广陵琴派代表人物刘少椿传人刘艺设立“琴棋书画大师工作室”。雕版古籍线装项目内将延伸建设“青少年国学教育基地”,基地依托扬州广播电视总台现有技术人员、设备及制作力量,通过现代影视艺术,现代三维成像技术进行互动体验,让青少年全程体验传统技艺魅力,将园区打造成以非遗文化为主题进行交互体验的扬州旅游新亮点。


公司还将搭建体验雕版印刷、体验线装装订的平台,使青少年能跳出课本,在园区内通过亲身实践,亲手印制,亲自体验雕版印刷的魅力,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神奇魅力。


运用新型科技手段传承传统文化,扬州古籍可谓迈出步伐。


在传承展示方面,“中国非遗创意园”将重点围绕雕版印刷、古籍线装、盆景艺术、金银细工等非遗门类,成立研究中心,建立传习所,定期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与高校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开展非遗文化和产品的挖掘研究、技艺恢复、技术攻关,实现对珍贵非遗资产的抢救性、生产性保护,同时形成极具规模的非遗资源库。


同时,创意园还将发挥扬州广电传媒集团旗下扬州国际展览中心的功能作用,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国际展览)为龙头,打造每年5-6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博览会,同时以最具特色的艺庐美术馆作为线下展览“阵地”之一,定期不定期开展非遗作品交流、收藏拍卖交易活动,以实现非遗产品展览的常态化、专业化和商业化。


另外,通过扬州广电运用自身的节目制作能力和传播手段,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目前已制作完成系列片之《扬州工》,该片以若干生动鲜活的扬州能工巧匠的故事构成,以稳重而充满生活趣味的叙事风格呈现中国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中国城市与非遗影像。成片将在国内外多个平台、多个播出机构播出,通过古老神秘的中国非遗制作技艺,打造中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在古籍线装印刷领域中开拓创新,做出特色,把新技术和古老的艺术相结合,让古籍在新时期焕发新的光彩。在这样一行业和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说,创新也是一种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