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

 优优的爸 2018-06-08

当几年的学习时间进入倒数第一年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准备论文的撰写,为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作准备。那么如何能在论文的撰写、修改、提交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呢?曾经是在事先没打任何草稿的情况下,花费大约45天的时间便完成博士论文(共113 页)的撰写工作并办完申请评阅的所有手续。下面结合笔者在博士论文完成过程中的经历以及后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谈谈在“如何快速高效撰写论文”问题中的几点深刻体会。


 详细了解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般来讲,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大致相同,但是,不同培养单位对不同类型学位论文的编排格式要求各有不同。学位论文的编排格式既包括论文的编排结构,例如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绪论、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等,也包括诸如字体大小、行距、页边距等等。在学位论文正式动笔之前,务必熟悉学位授予单位在论文格式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详细要求。若事先没有弄得非常清楚,那么很有可能在论文写了一部分、大部分或全部以后,要花不少时间来调整格式,并且如果学位论文的资格审查特别仔细和严格,那么在格式上很容易“挑到刺”。笔者就曾反复多次查看学校关于格式编排的宣讲册,并且一直都是在学校提供的模版中输入文字、数学符号、图片等论文内容,所以在编排格式的问题上我没有花费一点时间去“返工”,从论文的审查、提交、答辩到论文存档,论文没有被发现存在任何格式方面的错误。有一个插曲特别想提,学校提供的论文模版将论文目录设置成了自动生成的方式。由于我之前没有用到word的这方面功能,导致并不熟悉如何去自动生成目录,但我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省力的有用技巧,于是就在一个备份模版的基础上独自反复琢磨了很久,直至最终弄明白,这为后面的论文撰写提供了方便。


 多看同门弟子的学位论文 


上面提到每个培养单位对学位论文都会有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往往并不是面面俱到,规定一般只涉及到一些指标、提纲、大框架要求等等,而对各部分的组织形式、书写方式、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很少或很难做到统一。其次,作为第一次撰写学位论文的作者,有时会对论文的常见行文方式、表达手段不太熟悉;最后,在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导师一般要先看看,把把关,而每个导师,一般也有自己的一些写作风格。为了提高导师的满意度,减少导师的意见数量,减少论文的修改工作量,很有必要看看若干师兄师姐的学位论文,从他们的论文中可以发现涉及到导师的一些信息。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的理由至少有两点:(1)导师认同这种行文风格;(2)这些信息可以为我们选择正确的方式提供指导。我就曾从网上下载了导师的“得意”门生的博士毕业论文,通过对比他们的论文找出了一些行文规律。


经过以上两点精心策划,我的论文初稿得到了导师的肯定和好评。提交后没过几天,导师反馈了几条意见。论文经过简单修改,便轻松地通过了导师的初审关。


 强调自立意识,不能有依赖心理 


一篇学位论文往往要经过初稿撰写、导师初审、学生修改、导师过关、学位办审查、盲评与明评、答辩等阶段。在初次提交论文前,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将论文写好,像错别字、语句不通、意思表达不完整或不清楚、前后逻辑模糊、内容错误等问题时常出现,这种情况越少越好。作者千万不能抱着“反正后面的某道程序还会提醒或把关”的想法,放任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其后果往往是降低论文的“形象”、延长评阅审查与修改时间、甚至“修改后答辩”。


学生的培养,体现在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心理情感、独立思维、创新意识等诸多方面。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以及导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一般都已掌握了各自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理论,在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学位论文的撰写既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个训练场。通过学位论文的撰写,学生可以看到与初入校门相比,自己在知识体系、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但同时偶尔也能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依然留存的依赖情结。如果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尽量做到润色修改“亲力亲为、时不我待”,那么就能在独立自主的能力与意识上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提升,当然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更能感受到因自身努力奋斗而成功的喜悦。


 先定思路与提纲,再写具体内容 


写学位论文如同盖房屋。一幢房屋从施工到建成,需要全套房屋施工图(例如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等)作指导,在施工图制作之前,还得先完成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撰写学位论文也不例外,“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不能少。一篇学位论文往往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少则六七十页,多则一二百页,这就要求在动笔之前,务必根据论文内容的多少与丰富程度、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等想好论文的章节顺序和结构。在论文已大致成形后再修改论文框架、结构或布局,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量大很费时。事先设计的思路与提纲越细越好,比如第一段写什么内容、第二段写什么等等。在设计提纲时,一般采取“先章后节、先大节后小节、先粗后细、先宏观后微观、先结论再证明”等原则。另外,在撰写论文之前,需要对论文的主要工作在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成果与创新点、研究价值与意义等进行合理的评估,对论文需要达到的质量程度(例如优秀、良好或其它等)也应该有个初步预期,并且需要将这种整体性的评价和预期目标落实到论文写作的各个细节。


 取材适度,篇幅适中 


学位论文既不是教材,也不是专著,她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学位论文的目的既包括展示作者的学科知识储备,更包括展示作者的研究成果,从而体现作者的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所以学位论文在描述一些相关概念、引用一些他人结论时要适度,以避免“包罗万象”、“百科全书”等不良现象。在描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应力求用尽量少的篇幅实事求是地表达清楚,言简意赅,让读者尽快捕捉到关键的有用信息,应避免“滔滔不绝”、“言过其实”、“夸大其词”等不良现象。


 留意细节,勿以事小而不为 


学位论文比学术论文一般要长,需要的参考文献不但数量多,种类也多,可能涉及期刊论文、教材、专著、会议论文、技术报告、网络资源等等。在罗列参考文献时,一些“小”问题值得留意,有时“事虽小”,但“览其文,知其人”。比如,列哪些文献、哪些排在前哪些排在后。同一类参考文献的列举方式应保持一致,不同类参考文献的列举也应力求尽量协调。另外,一篇学位论文往往需要涉及大量的标点符号,有些标点符号看似相同,但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这些标点符号在半角或全角、中文标点或英文标点等不同模式上可能作了一些不同的约定或规定。例如,在正文行文过程中,一般都使用空心句号、中文标点模式下的逗号,而在参考文献部分中一般都使用实心句号、英文模式下的逗号,等等。显然,像这些不同模式下的符号的出现场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也应该协调统一。


 早准备,多修改,晚提交 


关于论文评阅和学位授予,各授学位单位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流程。而每年也有一个接受各种材料的截止期限,那么在学位论文的撰写上,应该提前足够的时间开始准备,尽量不计划去赶截止日期的那趟末班车,因为在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比如个人临时有事、论文评阅单位放假、论文评阅人很忙等等。在修改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比如应该避免疲劳修改,防止效率不高,我们可以暂时放一两天再去修改。我们也可以请别人帮忙检查一下,发现其中的错误。在感觉到论文可以提交时,作者仍应沉着冷静,不妨再通读论文几遍,防止“漏网之鱼”,确保论文语言通顺流利。

来源:科教导刊 · 学科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