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宴开席】 包头书博会,牵着马儿逛书市

 星河岁月 2018-06-08


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被改变,某种程度上,阅读的时间被侵占,阅读的世界被挤压。但是,已经有“25届历史”的全国书博会却是届届火爆,参展的出版机构和参观的读者人数迭创新高。明天,以“阅草原文化,品华夏书香”为主题的第26届书博会即将在包头开幕,又将是一个文化盛事。


阅读本是一种赏心乐事的体验,是解读这个世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这个资讯爆棚的时代,面对海量的图书、海量的资讯、如何找到好的阅读对象、如何丰富的阅读、有效的阅读、有创造性的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形成何种思想”变得更为重要。而这些对于某个个体而言似乎又不那么容易。


在民间,有这样一群以读者为中心、以阅读推广为己任的阅读推广人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推动助力着“全民阅读”:他们或深耕于一线深入各学校园区孜孜授教,以利学为先读书为本;或以一己之力主导成立各种读书会,针对专业领域受众普及民间阅读;或在阅读推广的道路上上下求索锐意创新,打造大量的文化品牌和阅读推广服务项目。他们扮演着“领读者”的角色,用自己的学识、经历、兴趣、责任、热情来关注阅读、倡导阅读、推动阅读,进而成为纽带、成为社交、成为创造力的引擎。而这样一群人,还在不断增加;这样一群人,仍在奋力前行。他们让读者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让阅读的种子播布世间遍地。


在第26届书博会到来之际,记者采访多位“领读者”,走进他们的“悦读”生活,分享他们的阅读期盼。


领读者:冯传友

身份:媒体人、藏书家

 

企盼书的盛宴开席

我的网名兼笔名叫“阴山老饕”,不仅仅在吃的方面呈现饕餮之势,在访书买书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仅饕餮,确确实实是个老饕,老“吃货”。每到一地,市容商场可以不看,甚至名吃名胜也可以忽略,书店书肆是万不可忽略的。几十年来,逛过多少书店和书市,因为没有统计,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区)我走过的26个,处处留下过我淘书的踪迹,也多有收获,多有骄傲。


时间跨进2016年,猛然得到消息,第26届全国图书博览会要在我所在的包头举办,这就好比得到了奥运会的入场券一样,激动啊!兴奋啊!


从去年夏秋开始,包头民间读书团体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地面,而且森森成林,据最近有关组织搞的包头最美书友会评比统计,有50多个,我大体知道的有:鹿城读书会、包头市最美书友会、雷蒙读书会·包头、妈妈读书会、大学生图书爱好者协会(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读书协会、王天读书沙龙、夕阳红读书会等。我也参加过一些书友会的活动,而且担任了鹿城读书会的顾问。包头许多爱书人、作家也参加了读书会的活动。读书会的成员们也都对书博会充满了期望,包头师院教授、《阴山学刊》主编张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包头能承办书博会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以书博会为契机,可以在包头全体市民中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同时对于读书人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可以去选自己喜欢的书。”诗人赵剑华则说:“通过书博会可以结交到一些作家,也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还可以淘到自己满意的书。”包头史学家张贵教授则希望“能够利用书博会的机会好好宣传包头的历史文化渊源。”我则希望包头能借助书博会的东风,切切实实把包头打造成书香城市,我自己能有机会拜会几位心仪的文化名人,淘到自己喜欢的书。


这样一场书的盛宴,老饕是不能缺席的!



 

领读者:周益民

身份:全国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

 

凋零的田间野花

因为朋友的介绍,我与美国某家孔子学院的L女士相识。L女士一直致力于华裔子弟的华文学习。要让英文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学习汉语,难度自然比较大。后来,她发现用图画书带动教学是个好办法,于是,她约请我推荐国内的图画书,并且特别强调,要原创的本土作品,不要翻译作品。我马上明白了她的用心。这不仅是一个语言的问题,语言的背后其实包蕴着民族的感情、传递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潜藏着民族文化的密码,这些都是民族成员彼此连接的纽带。


于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祖辈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那些带着体温与呼吸的作品,曾经温暖过多少童年的黄昏与夜晚,曾经陪伴过多少孩子的嬉戏玩乐,成为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恒久记忆。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就曾深情回忆《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给自己带来的阅读惊喜。当阿长给他带来《山海经》时,他“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他说,“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因为嫦娥与吴刚,中国人眼中的月亮肯定不同于外国人之所见;因为牛郎与织女,我们眼中的夜空更加神秘;说到大海,我们必然想起水晶宫、海龙王。阿里山、日月潭因为大尖哥、水社姐的传说更为动人,春节也因为“年”的传说更增加了热闹的气氛,刑天舞干戚的神话则形成了中国童话最早的审美模式——变形再生……这些,都已经弥漫在我们的肌体之中,成为中国人的血脉、气质与标识。


可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作品,是民族的文化之根,包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民众情感和历史价值。民间文学作品与儿童其实有着密切的关联,歌戏一体的童谣自然是孩子们喜欢的形式,作为先民歌唱的神话,其泛灵论的思维方式不也正是孩童的吗?传说与故事自然也是孩子的最爱。孩子们乐不可支地阅读着,民族的文化也就悄然地得到了渗透。民间文学就是这样一朵盛开在田间山头的野花,朴素、芬芳而持久。


遗憾的是,翻翻孩子的书包,看看当下不少给孩子的阅读书单,我们却难觅民间文学的影踪。书店里,那些古老的文字也总是孤独地站在角落,鲜有人问津。好在还是有具有责任意识和民族情怀的作家,黄蓓佳的《中国童话》、薛涛的《新山海经系列》、周翔和熊亮的某些图画书,都利用了传统民间文学的元素,在改写与重述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我本人这几年也开始将民间文学阅读推荐纳入自己的工作重心,将各种体裁、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介绍给孩子,获得了他们的热烈响应。田间野花在现代化的热潮中也能散发沁人的清香。


藏书报

服务纸质精品收藏

助推人文经典阅读


QQ群:389514689

公众号:cangshub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