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可能不知道的青岛往事……

 星河岁月 2018-06-08


□山东 计 纬

青岛市观象山北麓有一座圣保罗教堂,1939年动工,1941年修竣,建筑风格为仿罗马式,俄国建筑师尤里甫设计,总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教堂的部分建筑,曾被用作青岛十一中的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

1960年左右,在教堂院子里上课的学生无意中发现,一间教室的后墙,内壁和外壁之间的距离异乎寻常地宽阔。学校派专人到现场仔细勘查,确定后墙上有一个装饰得和墙壁一样的封死的门。抡锹挥凿,把门打通,里面竟是一间密室,满室的图书、档案。校领导派出语文组的老教师王丽生、青年教师宫庆山二人前去整理满室的资料、旧籍。经清点,里面有青岛市所有教会学校的文字档案,包括各届师生的花名册等;书籍则多为中国传统典籍,大部头的有《资治通鉴》《全唐诗》等线装书,都是坊间通行的版本,没有什么珍本、善本。王、宫二人将室内所有物品编目造册。

也许是事情上报而无人管,也许是没有上报,总之这些东西最终都留在了十一中,图书馆装不下,一部分书就堆在校长室。“文革”开始后,它们作为“四旧”,被全部焚毁。

中国历来有乱世藏书于壁中的传统,如秦时的曲阜孔家、唐末的敦煌石室。圣保罗教堂的主事者可能熟知这些典故,临事如法炮制,希望所藏有朝一日能重见天日,没想到其出非时,全部湮灭。当然,这些档案、书籍的价值,远不能和孔壁古文、敦煌卷子相比,但那些教会学校的资料若能留下,对青岛教育史、教会史的研究,定会有所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