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孩子惹毛大人的这些举动,居然被科学证明好处多多?

 qyphhh 2018-06-08

我已经当了4年的妈妈了,但我可以肯定的说:不管你有多爱孩子,都有可能分分钟被他惹炸毛,这种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谁让养娃是场修行呢?

不帮你上升几个段位,怎么能叫修行?

尽管宝宝的很多行为会让你抓狂,但是,这几个让你恼火的行为,对你孩子的学习和情感发展非常重要,被科学证明好处多多。

妈妈们看完, 相信你就能佛系不少。

01

开始“玩”食物

我们是不鼓励孩子玩食物的。

但是每个宝宝在开始辅食的初期,都跳不过玩食物这个步骤。

很多妈妈一见娃玩食物也会抓狂。

因为这不仅仅不是一个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弄的哪哪都是啊!收拾跟整理,也是巨大的工作量。

但是你知道吗?

《发现科学》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手上磨碎燕麦片,或者徒手在面包上涂抹苹果酱,这对3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研究人员对70多名幼儿进行了观察,发现那些常常“玩”食物、把食物弄得一团糟的孩子,能够更快更准确的学会与食物有关的单词。

其实就像我们说的会捣乱的孩子是善于观察的,会拆东西的孩子会更快的发现物品的构造,而且动手能力一定很强。

大人司空见惯的每个食材对没见过世面的宝宝来说都是新鲜的,不同食物的颜色、性状、手感、都是令人惊奇的。

昨天,我孩子把她的短裤弄得到处都是污垢,像一个泥人,脸上也到处都是巧克力,酸奶还在她的头发上打结。在看到她的瞬间,我并不想承认这是我的孩子,我决定不再尖叫着处理她身上的脏东西,反而让这些东西堆积在她的身上,直到下一次洗澡。

事实证明,如果你不立马制止,赶紧清洁,其实就是留给了孩子探索的时间帮助他学习。

CC小时候,比同龄孩子都更早的认识豆腐,有次我下班回家,看见她趴在地上压着什么东西,定睛一看,妈耶,是奶奶买回来准备做汤的豆腐,已经整块烂到糊在她脸上了。

我第一反应是叫奶奶来看看“犯罪现场”,奶奶说,怪不得好一会儿功夫没过来捣乱呢?

果然,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其实我当下最想做的事,是揪起她来,告诉她,豆腐是吃的,不能玩,然后扔进洗手间,从头到脚给她洗干净。

但看CC一脸无辜,转念又想,已经压成豆腐渣了,左右已经不能吃了,还能怎么办?直接扔了多可惜,当玩具玩会儿吧。

那些“豆腐渣”直到吃晚饭才被处理,CC就在那堆豆腐里玩了那么久。

没想到,一个星期之后和朋友聚餐,点了一道白豆腐,CC居然指着菜就说“豆腐”。

在我印象中我并没有真正教她识别豆腐,我想,真的是因为这个东西在她手上停留了够长的时间吧。

所以,我们不鼓励宝宝玩食物,但是应该允许他探索,比如刚接触某种食物,吃饭之前如果他要“研究研究”,可以允许,如果明显吃饱了,开始扔,就可以抱离。

是探索还是捣乱,你设身处地的去感觉,一看就看得出来的。

02

开始重复要求你读同一本书

亲子阅读这个坑,没入的,想方设法往里跳;入坑的,费尽心机往外爬,尤其是当被娃揪着念同一本书10遍、20遍,10天、20天的时候。

同样的还有唱同一首歌,或玩同样的游戏。

不止一个妈妈问过,给娃买了很多书,他每天只看某一本,有些更执着的宝宝,一个月都不带换的,这么专情正常吗?怎么纠正纠正?

这太正常了,也完全不用纠正。

因为“开始要求重复读一本书”,是孩子开始有意识学习对安全感和控制感的把握。

预测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他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先知,这种掌控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特别牛逼,划掉,应该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拥有巨大的力量和控制力。

而最终,故事确实如他所料的发生了,没有出任何意外,他又会觉得特别有安全感。

一次次的重复某个故事,除了情节本身,这种可控感也是令孩子沉迷的。

所以当你偷工减料想少念几页的时候,娃为啥不肯放过你,或让你重读,或直接崩溃大哭?

因为你破坏了他心中的秩序感,以及安全感,也打击了他对事件走势的掌控感。

另外,重复阅读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很有帮助,一遍又一遍的听同样的故事有助于巩固他们不断增长的词汇量。

所以,安安分分的当个陪读!别老给娃整啥少念、漏念的幺蛾子了。

03

开始用“不”回答每一个问题

  • 去公园玩好吗? “不。”
  • 起来吃点早餐吧。 “不。”
  • 你想穿蓝衬衫还是红衬衫? “不。”

(崽子,你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吗?)

对于宝宝来说,过度使用“不”这个词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1岁-1岁半之间,CC小表弟现在最喜欢的词就是“不!”

但要记住,在所有看似毫无根据的反抗中,是一个孩子正在发展他的自我认同。

他此时正在经历一段奇妙的自我发现之旅,他开始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有时与父母要求他做的相反,所以他会产生一种反抗心理。

换句话说,那个固执而不合作的“不!”虽然会让你很烦,但这是你的孩子在维护他的独立,是在发展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

在这之前他可能只会哭,开始说“不”是孩子证明自己独立的一个标志,人只有先认同了自我,才有可能认同别人。

对于1、2岁的娃,如果你问啥孩子都说不,不要因此生气,你只管叙述你觉得正确的。

比如:

  • 去公园玩好吗?“不要。” 好,那我们先穿鞋子?“不要。” 嗯,先穿左边,再穿右边。“不要不要。”

这个阶段的娃很多情况是“口嫌体正直”,一边不要不要着,一边也跟着你的思路走。

当然,确实不要的,如果不合理,也不用满足,只管坚持你应该坚持的。

比如:

  • 出门该上车了。“不要。” 那我跟爸爸要上喽。“不要不要。” 看到爸爸妈妈开门上车,他可能会大哭。 坚定的告诉他,“现在需要上车了,我们要出门了”,就可以了。 看到了你坚持不妥协,他会主动让步的。

只有孩子知道自己的反抗也能被包容,这段自我认同期才能尽快过去,不然,你总是禁止他说不,他偏要说给你看,证明自己有独立和反抗的权利。

这个劲儿一旦较上了,要么娃征服你,越来越叛逆,你说东他偏说西,越来越难管;要么娃被你征服,不敢反抗你,方方面面都妥协,不敢有自己的主见。

04

开始磨蹭

磨蹭也是很容易让老妈子们爆炸的一个雷。

你急得上蹿下跳,娃就像不知道世界上有时间和钟表这种事物存在一样,佛系的像个入定老僧。

虽然知道太小的宝宝没有时间观念——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发怒!

但是换一种视角,磨蹭对孩子,和我们自己都有好处。

会磨蹭,其实是孩子懂得了目标和规划。

有些磨蹭是无意的:

  • 自身能力不足(穿衣服、穿鞋子慢)。
  • 好奇心(看个蚂蚁、抓个蝴蝶)
  • 没理解大人的指令(走快点,东西太多妈妈拎不动了。3岁之前的孩子理解不了你拎不动跟他走快点有毛关系)。

有些磨蹭是有意的:

  • 不想结束眼前的活动(关掉电视)。
  • 不想开始下一个行为(不想去幼儿园)。

但不管是哪种,显然,孩子都不再满足于被大人牵着鼻子走,终于开启了人生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他开始花时间思考,我要怎么穿好自己的鞋子?我为什么要关了电视跟妈妈去超市?我做点什么可以晚去一会儿幼儿园?

嗯,可以说,已经很有想法和心机了有木有?

但,这就是成长啊,你也不想孩子完全听命于你,没有自己的思想吧?

所以那些故意的磨蹭,去解决问题背后的原因;而那些非主观的磨蹭,多给娃一些思考和琢磨的时间。

放慢速度,而不是急急躁躁,才有机会有条不紊的想事情。

如果你真正尊重孩子有条不紊的节奏,你就能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让自己不再像个永动机一样,一整天都在不停的催促。

如果你也常常被娃逼疯,要相信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让我们发疯的东西,对他们的精神和情感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也许当妈后的很多时候都让你抓狂到怀疑人生,但是不可否认,如果你能带上一颗更加包容的心,那么看着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真是太美妙了!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儿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cc-bam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