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民间郎中 留住独门绝技

 昵称45778230 2018-06-08

  承 留住文化 身体力行

  调研组发现,一些民间郎中正在凭借一己之力挽救民间中医药文化的历史遗留。

  天台县街头镇胡酋村,季定乾被当地人称为“铃医传人”。据《黄帝内经》记载,铃医自上古时便已存在。他们因手摇串铃而得名,常年肩背布囊,不避寒暑,游走乡间治病救人。这个几乎被遗忘的群体,曾走出过李时珍、扁鹊、华佗、孙思邈等名医。

  时至今日,季定乾依然精通铃医专有的语言,掌握着自成一派的治疗方法,他可能是国内所剩不多的几个铃医之一。最近几年,他的忧虑变成了沉重的责任。在调研组离开之前,季定乾正在着手准备将铃医申报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想把30多年来收集的各种验方整理出版,“让铃医这种历史文化永久保留。”

  在浙江,心怀传承民间中医药文化之志的不只季定乾一人。

  不久后,一座崭新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将在新昌县高速入口旁破土动工。1500多种古籍、1000多张处方、3000多件中医器具、有据可查的名医手稿……博物馆主人、民间郎中郑黎明,最近一直在忙着梳理近20年来的私人收藏,未来,它们将在博物馆明亮的橱窗内一一展示。

  今年,“郑氏中医博物馆”将开门迎客。这座民营博物馆将承担教育基地的功能,郑黎明还将带着这些藏品到全国巡展。“我不愿看到民间中医药文化渐行渐远,我想有我这个责任。”

  同样在筹备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还有永嘉县瓯北镇“一济堂”诊所主人刘良海。这位拥有中医诊所、中医药研究院和百草园的民间郎中,已经把民间中医药初步引入了产业链。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良海是温州市中医药文化学会会长,祖上三代行医,他选择了继承家业。不久前,他发起了一次“走进大自然,认识中草药”活动,报名参加的学生、老中医深入大山,逐一辨认已经远离城市生活的药材和百草。“我想让大家理解中医,认得百草。”

  著书、申遗、办博物馆……在寻访途中,这些都已不是新鲜事,民间郎中群体的大多数都正在通过考取相关证书、进入乡镇卫生院、办专科医院等多种“留得下来”的方式,身体力行传承民间中医药文化。

  而这,正与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发起调研的初衷不谋而合。“我们至少能做到记录,将零散的信息收集保存,传递出去,发挥应有的价值。”王晓鸣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