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籍趣话|“楝花树下刻书忙”“雅赚·美贬”

 星河岁月 2018-06-08


古今藏书家大多是爱书成痴者,他们常常自诩为故纸堆中一条小小蠹鱼,收藏、阅读、研究,如蠹鱼一般穿梭于书中;借书、抄书、刻书,留下了一段段书林佳话。今天,本报整理了一些有趣的古籍小知识,与您共享藏书之乐。










曹寅


楝花树下刻书忙

十五年间万卷藏,中年方觉曝书忙。

遥怜挥汗缤翻处,时有微风送古香。

这是曹寅写的一首《曝书》诗,辛劳处透露着心满意得的喜悦之情。

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他自幼喜爱藏书,尤喜是收藏唐人诗集。在任江宁织造期间,他广交诗朋书友,如徐乾学、朱彝尊、王士祯等,向他们借书抄书,数十年间藏书逾万卷,坐拥书城,悠游楝亭,好不得意。康熙44年(1705)一个更大的喜讯传来,皇帝命他刊刻《全唐诗》,还将内府收藏的、季振宜编定的《唐诗》拨给他作参考。那康熙皇帝为什么把这么一项大工程交给曹寅呢?我们知道,曹寅的母亲是皇帝的乳娘,所以曹寅自幼就有机会进宫,还做了时为太子的玄烨的伴读。加上后来曹寅的藏书颇有名气,又是以收藏唐人诗集为特色,把编纂《全唐诗》这样的任务交给他,皇帝觉得是再合适不过的事了。

而曹寅也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他接诏后立即在扬州天宁寺设“全唐诗局”,也就是后世人所说的“扬州诗局”,聘请彭定求等十一人为编纂官,在明人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和清人季振宜的《唐诗》基础上,又采纳了一些“唐诗别集”进行编纂,短短一年时间即完成,速度之快是很少有的。

书稿编出后就是刊刻了,从有关记载看,曹寅主抓了这项工作。他知道皇帝喜欢软体字,就用软体字上板。在写样时,这样一部大书必须要多名写手才能完成,但多人的书写风格如何取得一致是件很困难的事,曹寅为此先从多名写手中选出优秀者,然后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直到写手们的书写风格取得统一后才进行写样。他的心血没有白费,刻印出来的《全唐诗》全书几乎像出自一人手笔,曹寅将样本呈上后,康熙皇帝龙颜大悦,连连称赞“甚好,甚好”,并立即写了一篇洋洋洒洒序文发下,曹寅赶紧将御制序文补刻冠于卷首,全书于康熙45年(1706)全部告竣。《全唐诗》全书900卷,120册,分装十函。版式与武英殿本相似,半页12行,行21字,白口,右双栏,双鱼尾。墨色匀称,观之悦目。

扬州诗局是为一部书而成立的刻书机构,虽然它刻书不多,但其影响在清代诸多官刻本中占有突出地位,世人称它“康版”,也有人说它不逊于宋刻。


“雅赚”与“美贬”

书,因为目录乃门径之学,它能把你引入古籍丰瞻的殿堂。但古代藏书家所撰书目,大都是录以自用,秘不示人。而藏书爱好者又总是想一窥那些珍善之物,这就演绎出许多书林佳话。

朱彝尊(16291709)自幼家贫,但又痴迷藏书。他听说大藏书家钱曾有一本《读书敏求记》,对自家藏书的版本优劣,缮刻异同,以及源流变迁均有极精辟的鉴别,很想一看。但钱曾把这部书藏在自己的书箧之中,随身携带,从不示人。朱彝尊想了许多办法都未能看到这部书。后来他被任命江南典试官,机会来了。他设下一局,邀请包括钱曾在内的当地名士前来饮宴,又命手下买通钱曾的书僮,取出这部目录,并让手下十几名抄书手连夜录出副本,再把书还回去。朱彝尊如饥似渴地读完这本书,眼界大开,喜不自胜。据说后来钱曾也察觉了此事,但并未深究,而朱彝尊也发誓决不让此书流传于外。世人念他读书心切,对其行为美其名曰“雅赚”。

朱彝尊博学多才,曾以布衣之身入选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修纂。康熙二十二年(1683)又入南书房,还颇得康熙皇帝赏识。这给了他接触古代文献的更多机会。他本来就喜欢抄书,见到四方经进史馆的珍善之本,便随见随抄,结果被别人告发,丢了翰林院检讨之职。但他并不介意,还写了几句铭文记录此事:“夺侬七品官,写我万卷书,或默或语,孰智孰愚?”世人称他的被罢官为“美贬”。

今天的藏书爱好者要幸运多了,许多著名藏书目录大都出版,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贩书偶记》等早已成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随着近年来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大型藏书单位都陆续编印了本馆善本书目,供广大古籍收藏爱好者检索利用,这对增强我们的鉴赏能力,提高藏书质量大有裨益。



专注藏书文化1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