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预防接种安全吗?答案在这里

 学到老图书馆nd 2018-06-08


01

接种疫苗安全吗?



免疫规划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其安全性历来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从表面上看,预防接种主要是对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其实在提高个体免疫水平的同时,必然会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于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有传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接种了疫苗,得到了免疫保护,人与人之间辗转传播的机会大大减少,传播的范围收到限制,减少了传染病扩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02

担心接种疫苗出现异常反应,

又担心不打疫苗患相关疾病?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接种疫苗而感染、发生传染病的风险。实施疫苗免疫前,我国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非常高。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和使用国。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整套从疫苗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疫苗的质量安全。但疫苗对接种者来说毕竟属于异物,理论上所有的疫苗接种后均有可能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绝大多数的预防接种反应是轻微的(如发热、疼痛、硬结等)、一过性的,不会产生长远严重的损害,但由于接种者个体差异,极少部分接种者可能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一旦发现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对近年来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数据分析,未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数量异常增多,异常反应发生率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其他国家发生率基本持平,没有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预期发生率范围。




03

儿童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家长应带孩子到政府部门认定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在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如发现接种后出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工作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在接种疫苗之前,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儿童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并在接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接种。例如,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04

接种完疫苗以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反应应该如何处置?




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置原则有以下几种:


1.全身反应

发热:接种灭活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后24小时内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类疫苗、水痘疫苗等)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注射麻疹类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


全身症状: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


2.局部反应

局部红肿浸润: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注射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局部硬结: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之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来源:湖南疾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