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御题再现身!皇室珍藏的古籍中藏着什么秘密?

 yinamu 2018-06-08

天禄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首、卷十至十五

历朝历代的皇帝中,爱好艺术的帝王数不胜数,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乾隆皇帝。从书法绘画到玉石古籍,乾隆不仅自己创作,更是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名家名作。究竟乾隆与艺术之间,拥有着怎样的缘分呢?


爱艺术如生命


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亲手将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留下了显赫的政绩。但除了这些历史书上记录的丰功伟绩外,乾隆与艺术之间的故事,至今最为大家津津乐道。

清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艺术。他热爱创作,给后人留下了1400余幅绘画作品,而诗歌更是多达四万余首,他一人的诗歌创作数量,就抵得过诗歌总集《全唐诗》。但可惜的是,或许是因为政务繁忙,无暇钻研技法,又或是因为天分不高,乾隆的艺术作品大都没有获得很高的评价。

乾隆书法作品


但视艺术如生命的乾隆仍不肯放弃,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将目光转向了一个更加适合他的领域——艺术收藏。和如今的收藏家对待藏品小心翼翼的态度不同,乾隆在面对自己喜爱的藏品时,盖章和题诗成为了他“宣扬主权”的方式。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乾隆在自己的御书房仔细研究历代名人的书画、古籍,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时,他就会在上面印章、题诗。随着研究的深入,乾隆对艺术的品鉴能力不断提升。从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都成为了乾隆的珍藏。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


直到今天,来自乾隆皇帝的御章与御题,已经成为了其收藏中最有力的证明。如果一件作品能够得到一代帝王的赏识,成为其心爱收藏中的一员,其中的艺术造诣便可见一斑。

赵孟頫《二羊图》(右上方为乾隆御题诗)



“天禄琳琅”


随着收藏作品不断增加,如何将藏品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成为了乾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乾隆特命人开始对宫中宝物进行分类整理,一套按不同材质、内容分类编目的档案应运而生。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卷19-20、32-33、40),辽宁省图书馆藏


历代名人的字画作品就被收录在了《石渠宝笈》中,而宗教类的藏品统一被命名为《秘殿珠林》。除此之外,舆图类、青铜器类、古玺印类、古砚类、古籍善本类、祭器类的藏品,都由大臣们仔细清点后,被划分进不同的档案之中。

《石渠宝笈》复制品


这其中,尤其引人瞩目的便是编录了历代古籍善本的《天禄琳琅》一册。早在乾隆九年,乾隆就命人开始清点、检阅宫中秘藏的古籍,并挑选出其中最精善的版本,陈列于昭仁殿中。乾隆还亲自题写了殿内的匾额对联,赐名为“天禄琳琅”。


其实早在汉代,刘邦就组建了天禄阁作为宫廷档案馆——它们既是存放档案的库房,又是学者们撰史著述、校勘典籍和学术交流的场所。因此,乾隆题写的“天禄琳琅”一词,既来自汉朝时的藏书传统,又用“琳琅”形容内府藏书琳琅满目。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直到今天,在经过历代王朝的更替后,《天禄琳琅》早已成为清代皇室典藏珍籍的代名词。在文学、艺术、历史价值等多个方面,《天禄琳琅》都代表了清王朝的最高水平。

天禄琳琅《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遗文一卷、集传一卷),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千年珍宝


在《天禄琳琅》中,任何一部古籍都经过了文人大臣们的严格筛选、精心保存,均能被视为珍宝中的珍宝。但在王朝的更迭和战火的洗礼之下,这些古籍善本大多已经流离失所、残缺不全。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在即将举行的中贸圣佳2018年春拍中,拍品“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正是来自清代皇室珍藏《天禄琳琅》。这套拍品的现身,能让今天的我们再次亲身感受皇室珍藏的风采。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这部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现存目录、卷十至卷十五,共六册。在这部古籍中,不仅目录前有乾隆御笔题诗,册页多处均印有乾隆御章:“天禄琳琅”、“天禄继鉴”的字样,这直接证明了其皇家珍藏的正统身份。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细节)


在《天禄琳琅书目》中,凡是带有乾隆御笔题诗的古籍,都被视为第一等珍宝,被称为“艺林至宝”、“鉴赏之首”。在当时,《天禄琳琅》中带有御题诗的古籍共47部,但在数百年后的今天,现存的带有乾隆御题的古籍仅剩下7部。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细节)


拍品信息


天禄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首、卷十至十五,1函6册带盒,黄麻纸,线装,22.3×15.3cm


内府钤印: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古希天子,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


私家钤印:松菊闲情,大经,吴越王孙,沛国郡图书印,慈云楼,半石山房,朱家宾印,诸西崖书画印,朱氏珍秘,由拳,子子孙孙永保用享。


著录:《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一宋版首部;《赏溥杰书画目》宣统十四年(1922)八月二十三日、二十六日;《溥杰收到书画目》宣统十四年(1922)十一月二十四日。


RMB: 20,000,000-26,000,000


作为仅存的七分之一,乾隆在此部《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中题诗:“······一篇《原道》接孔孟,见道因文启宋传。”除此之外,乾隆还留下了“乾隆御览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多处钤印。

书内“朗、玄、匡、恒、桓、贞、征、慎、完、敦、暾”等诸字皆缺末笔避宋讳。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细节)


乾隆对这部古籍的偏爱在诗句与印章之间表露无遗。在茫茫书海之中,一代帝王的喜爱,让这部《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脱颖而出。它不仅见证了皇家艺术收藏的历史,更是成为了典藏珍籍中的幸存者。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为何乾隆在众多的古籍善本中,唯独偏爱这一部?这还要从书中的两位主人公说起。“昌黎先生”正是大家熟知的韩愈,而“朱文公”则是朱熹。两人虽生活在不同时代,但他们对孔孟圣贤之学的研究,则跨越了时空,在此相遇。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细节)


无论是韩愈捍卫的儒家正统,大力提倡的“文以载道”;还是朱熹著书立论,身体力行推广儒学。两位来自唐、宋的大家在文学上、思想上,都成为了各自时代中的巅峰。对身为后人的乾隆而言,他在两位圣贤的思想碰撞中体悟到了治国的根本:“礼乐之兴,必藉崇儒重道,以会其条贯。儒与道,匪文莫阐。”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到了今天,虽然时代在进步,但儒家学说中的精髓仍然在我们树德、立业的过程中,具有莫大的意义与价值。两位贤者超越了时间,于一本古籍中得以相遇。乾隆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治国之道,对我们而言,那些充满了哲思的字句仍在闪耀着光芒。

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此次上拍的“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保存完好,君王的风采、文儒的智慧、历史的沉浮,在每一页中静静流淌。《天禄琳琅》不再只是传说,而一代王朝的沉浮也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 活动信息 



活动名称:中贸圣佳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信息:2018.6.18 10:00-20:00

                  2018.6.19 10:00-18:00

                  北京嘉里大酒店二楼宴会大厅及网球场


拍卖信息:2018.6.20 

                 北京嘉里大酒店二楼宴会大厅A厅、B

                 2018.6.21  

                 北京嘉里大酒店四楼九龙厅



精彩回顾:

沈忱:四年画灰色,才重新认识墨色!

寥寥数笔就卖5亿!为何“至上”艺术这么贵?

柠檬味的艺术长什么样?








[编辑、文/景雨萌][图片提供/中贸圣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