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钧窑绚烂的窑变

 海天一线_ 2018-06-08

钧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铜红窑变现象。窑变本是陶瓷在烧成过程中,因釉料中含有多种着色剂而形成的偶然现象,但因色彩斑斓、纹理自然,遂逐渐成为一种特殊装饰。

钧釉窑变效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局部窑变,即在天蓝釉局部涂抹含铜色料,烧成后形成紫红色斑块,色斑呈色虽自然天成,且形状、浓淡不一,但与底釉有较明显的分界线,“民钧”产品多属此类。另一类是在天蓝釉中加入氧化铜,烧成后,天蓝、紫红两色交融、渗化,使整个釉面呈现斑驳陆离的视觉效果,各种色彩间无明显界线。“官钧”产品中的海棠红、玫瑰紫等即属此类。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北宋,高2.8cm,口径18.1cm,足径10.5cm。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俯视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底部


盘敞口,折沿,浅弧腹,圈足。足内满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里、外施天蓝色釉,釉面有不规则的紫红斑块,犹如蔚蓝天空上的几朵红霞,绚丽多彩。

此盘胎体厚重、坚硬,釉层肥厚莹润,釉面有“蚯蚓走泥纹”,这也是宋代钧瓷的主要特征之一。


钧窑里天蓝外玫瑰紫釉折腰盘,北宋,高3.6cm,口径17.6cm,足径6.4cm。

钧窑里天蓝外玫瑰紫釉折腰盘俯视

钧窑里天蓝外玫瑰紫釉折腰盘底部


盘撇口,浅弧腹,折腰,圈足。里施天蓝色釉,口沿及器外施玫瑰紫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纹”。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北宋——金,高4.1cm,口径8.3cm,足径2.9cm。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俯视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底部


碗敛口,深弧腹,圈足。胎呈褐色,质地坚致。里、外施天蓝色釉,上有紫红斑,匀净光润。口沿呈浅黄色,圈足涂褐色釉。

北方中原地区的民间钧窑系产品中,时常会在蓝色底釉上涂抹红(紫)色斑块。红斑系氧化亚铜胶体粒子的呈色,这些釉斑的形状不定,没有规律,具有随性率意的特征,融合在底釉中,如同窑变自然形成的效果一般。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北宋——金,高8.5cm,口径14cm,足径4.4cm。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俯视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底部


敛口,深弧腹,圈足。胎呈褐色,质地坚致。里、外施天蓝色釉,上有紫红斑,匀净光润。

钧窑始烧于北宋,金、元时期延续烧造。其技术特征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彩的窑变釉。钧釉主要特点是通体蓝色与彩霞般的紫红釉相互错综掩映,釉层肥厚润泽。钧窑系瓷器的烧造地点很广,河南的禹县、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的磁县等都有烧造。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北宋——金,高9cm,口径18.5cm,足径5cm。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俯视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局部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底部

敞口,弧腹,圈足有点撇。胎呈灰色,碗壁胎体偏薄,质地坚致。里、外施天蓝色釉,碗内有紫红斑,匀净光润。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北宋——金,高9cm,口径15cm,足径4.4cm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俯视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局部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底部

敛口,口沿有小磕金善,深弧腹,圈足内施釉外撇。胎呈黄灰色,质地坚致。里、外施天蓝色釉,碗内紫红色斑,红如晚霞,匀净光润。


广大收藏爱好者朋友你们好!

这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湖南古韵典藏希望通过平台,传播打造老货圈子,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会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多发可靠正路资料,多和当地窑口的老师交流学习,让老窑瓷的爱好者进入良好的收藏之路,目前收藏已经进入了全面洗牌阶段,我们收藏一定得理性,跟对人找对圈子,尽可能的少吃药少交学费,一起努力打造良好古玩圈......

谢谢大家转发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