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7年,徐悲鸿油画曾5次刷新中国油画世界纪录。 2006年,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愚公移山》在北京以3300万元被拍出。 2007年,《放下你的鞭子》在香港拍出7200万港元。 2010年,《奴隶与狮》以5711.28万港币在香港成交。 2010年6月,徐悲鸿一幅《蒋碧薇女士》,以7280万元在北京天伦王朝拍卖会拍卖成交,打破了以往徐悲鸿的所有油画拍卖纪录,创历史新高。 2011年,徐悲鸿名作《九州无事乐耕耘》拍出了2.668亿元的价格,成为徐悲鸿个人书画价格拍卖中最昂贵的字画。 ▲徐悲鸿 九州无事乐耕耘 150x250cm 1951年作 2018年5月刚刚披露的《愚公移山》,估价已超2亿元,有望超越目前中国油画的世界纪录(纪录由吴冠中《周庄》在2016年以1.98亿元创下)。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这位连连创下中国油画卖价新高的人物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徐悲鸿与他的时代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民国时期公费留学第一人,留欧长达8年,为同批艺术家中留学时间最久的一位,第一位将人体引入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美协首任主席,为改良中国画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画像(小幅)1924年 23x17cm 布面油画 徐悲鸿纪念馆藏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画面临走向现代的困境,徐悲鸿受西方写实主义油画影响,提倡将西画技法融入国画,开创了中国写实主义先河,是中国现代绘画奠基人。 吾所谓艺者,乃尽人力使造物无遁形;吾所谓美者,乃以最敏之感觉支配、增减、创造一自然境界,凭艺传出之。 ——徐悲鸿 在中央美院成立百年之际,作为中央美院首位院长,将他的画展首站设在其家乡江苏再合适不过。跟他的画一起来的,还有与他同时代的多位大画家的作品,比如齐白石、张大千、蒋兆和、吴作人以及还有多位传承其学派的人物之作。 说到流派,在那个年代有两大主张的争辩非常激烈,即徐悲鸿的“为生活而艺术”和林风眠的“为艺术而艺术”,现在来看,都是艺术,所谓主义,反而限制了自己。就我的直观感受,写实的作品需近观再远看,写意的作品可远观再近看。好的作品总能让你在它面前驻足流连,看得你目不转晴。 说到徐悲鸿,先说他的马。9岁开始临摹吴友如的马,到欧洲后因为经济窘迫时常到德国一动物园画马,可以说是童子功。这次在展厅的两幅马前面,我足足停留了十几分钟,陶醉到忘了拍照,后又回去补上。寥寥几笔,从线条、动作、神态活灵活现,某种角度有点像希腊的古典主义雕像,把完美的马的形象通过高超的技艺表现出来,它是写实的,但又是画家创造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完美。站在画前,会感叹怎会有如此俊美、矫健、性感的尤物呢!回过神来才发现,刚刚已经跟画一起神游出去了。 ▲徐悲鸿画的马和鸡 他回国后油画作品较少,而且市场价格连连上涨,藏品愈发珍贵,此次只展出一幅他在留法期间的小作《男人体正侧面速写》 还有他的墨宝。出国前他曾在康有为家里做家庭教师,康将其珍藏的各种碑文交于他临摹,所以写的一手好字。 & ▲中央美院的镇馆之宝——齐白石的虾与松鹰 ▲张大千《人物》局部 回看徐悲鸿的一生,让我想起了金庸笔下的乔峰,武艺高超、侠肝义胆、家国情怀、气吞山河,为了拯救世人而自我毁灭,只不过乔是瞬间,而徐是逐渐。他因多年受到黄氏的资助而感恩于他们,除了为其画大量的肖像画之外,还在自己的名作《田横五百士》当中嵌入自画像,着黄服以示感恩;全球办画展卖出的收入悉数捐与国民政府支持国家抗战,但他从留学巴黎开始,因为窘迫饮食不当而得了终身的胃病,后期回国因长期抱病工作、积劳成疾,脑溢血复发逝世,享年58岁,一切艺术活动因画家过早离世戛然而止,不免惋惜。还有一点,与乔峰的专一不同,差点让他毁于一旦的是他与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 ▲《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与他的女人们 蒋碧薇 原名蒋棠珍,大家闺秀,18岁时不顾家人安排的婚约,与22岁抛弃父母安排的家室的徐悲鸿一起私奔到日本,后一起到巴黎生活了8年,1927年回国,育有一儿一女。徐赐名“碧薇”,“碧”与“鸿”,当时是外人看来珠联璧合的一对。后因张道藩的介入以及徐悲鸿对花季女学生孙多慈的青睐而最终离婚,与张道藩一起到了台湾,虽到底未能成婚,但婚变时向徐索要巨额赔偿,在台湾余生衣食无忧。 孙韵君 又名孙多慈,安徽望族,17岁时成为徐悲鸿学生,徐亲自授课并在其毕业之初即出版画集。多慈天资聪颖、清新纯真,加上有很好的绘画天赋,深得徐悲鸿的喜爱,曾以两人入画作《台城月夜》,互送戒指(一刻慈、一刻悲),作“大慈大悲”印,在他心中他们是天生一对。于是登报解除与蒋碧薇的同居关系,致使蒋心灰意冷、决定走向张道藩。正当徐准备与其结婚时,多慈胆小,不敢违抗家人的意见,遂嫁作他人妇,后迁居台湾,成为影响台湾现代艺术的重要画家,但一生活在恨不能爱不得的抑郁当中。 廖静文 22岁嫁与此时已两头落空的50岁的徐悲鸿,成了他唯一正式的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八年后悲鸿离开人世,留下幼儿与年仅30岁的她。此后余生六十余载,这位温婉坚强的女子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徐悲鸿未尽的绘画教育与推广事业,并毅然将徐悲鸿留下的作品及收藏品悉数捐献给国家,总价值约达100亿以上。为了写好悲鸿传记插班到北大中文系学习,为了修建悲鸿纪念馆历时数载收集资料,八十高龄还每天7点步行到纪念馆上班。 关于徐悲鸿的死,廖静文说:“蒋碧薇分手时要了一百幅画,四十幅古画,还有一百万元钱。为了还清她索要的画债,悲鸿当时日夜作画,他习惯站着作画,不久就高血压与肾炎并发,病危住院了,我睡在地板上照顾了他四个月才出院。” 蒋碧薇却说:“由于他性格使然,一着错,满盘输,生活即不安定。时至今日,我敢说:如果不是这场恋爱(指与孙多慈)所导致的一连串恶果,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会更辉煌,说不定还不至于五十八岁便百病丛生地死于北京。” 而孙多慈后旅居美国,每每看到徐悲鸿字画便黯然神伤,听闻徐的死讯,脸色大变,眼泪夺眶而出。 无论是强势的蒋碧薇、柔美的孙多慈还是敦厚的廖静文,她们都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了伟大的人物,现都已随时光故去,这段故事是徐悲鸿所生活的民国时代的社会缩影,留与后人评说。 这样的徐悲鸿,有才华横溢、豪情万丈,也有抛弃妻子、愧疚万分,有血有肉,有好有坏,真正践行了他的“写实主义”。 最后,无论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送你一段村上春树的文字: 不管怎样,这是我的肉体,有着极限和倾向,与容颜、才华相同,即便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也无足以取而代之的东西,只能靠它拼命向前。 保全自己,才是对爱的人最好的爱。 —完— 非专业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