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中的超神、接气与置闰问题。我们知道,时家奇门每个节气所用的元,既与节气相联系,又与日干支相联系。时家奇门按每个节气十五天分别用上中下三元,一年二十四节15x24=360,共计360天,而一年的实际时间即地球统太阳运行的周期是365.2422日,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实际时间、度数制定的(这实际是阳历,中国农历是阴阳历的结合),即每一个节气平均是15.2184日,不是正好十五天。这样一来,每个节气交节的这一天,并不能都与符头即上元头一天的日干支碰到一起,由此就出现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交节的这一天正好碰上上元符头,即日干支为甲子、甲午、己卯、己酉,古人称之为“正授”。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第二种情况,上元符头在节气的前边,这叫“超神”,超在节气神前边,这种情况较多。比如乙亥年1995)农历正月初五下午3点24分交立春节,但这一天日于支为丙寅,符头为甲子,即立春前正月初三日干支为甲子,从初三这天就是立春上元了,应用阳遁八局。这就叫“超神”。
置闰的目的是调整二十四节气与奇门遁甲上中下三元的对应关系。古人多数主张用置闰法来解决这一矛盾,以保持以甲、己日为符头,使时家奇门用局从日干支就可以确定下来。也有少数人不主张置闰,可称之为“无闰派”。不置闰即可解决上述矛盾,有两种方法,一种叫拆补法,又称拆补局。拆补法仍然把上中下三元放在一个节气之中,而且仍采用日干支甲子、甲午、己卯、己酉为上元符头,甲寅、甲申、己巳、己亥为中元符头,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为下元符头。但由于多数情况下不是“正授”,而是“超神”,所以从交节以后所用上元天数必然不满五天,这就叫拆。到了交下一个节气之前,用完下元之后,一般还有两三天可以用来补上上元所缺的天数,这就叫补。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交节后所用上元为残局,用完下元又来弥补这个残局,出现残上—中—下—一补上的局面。 还有一种方法,由茅山道人所创,既不用置闰,又不用拆补法,直接从每个节气的交节时刻开始,即用本节气遁甲上元局上元用满六十个时辰转入中元,中元用满六十个时辰转入下元这样以来,就打破了根据日干支符头之日地支子午卯酉为上元,寅中已亥为中元,辰戌丑未为下元的规律。而且还会出现遁甲下元有所取舍的情况,即前一个节气下元尚未用完六十个时辰,节气一到就停止不用,即要舍弃一部分时间;前一个节气下元已用完六十个时辰,下个节气尚未到,仍需继续用前一个节气下元,这做叫取。这种方法,进行奇门预测应用时,必须按照事先编制好的无间闰法奇门遁甲历才能进行,只记住日干支和交节日就不行了。 置闰法和不置闰法,究竟谁对谁错,这不仅是个学术研究上的分歧问题,而且是个涉及到实践应用中影响奇门预测准确率的实际问题。因为由于置闰和不置闰的方法不同,必然造成某些天某些时辰所用遁甲局数的差异,即某一天或某些时辰,按置闰法应用阳遁或阴遁几局,而按照拆补法或无闰法则应该用阳遁或阴遁另外的局数。也就是说,同一天或同一个时辰,按置闰和不置闰方法,则会出现用局不同的情况,用局不同,形成的格局也不同。那么,在这一天或这一个时辰问事,则会出现两种预测结果。哪一个符合实际,应验率高,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践来验证了。就是在置闰派中也有不同意见。 比如l995年即农历乙亥年,冬至交节在阳历12月22日(即农历十一月初一)丁亥日这一天,而早在交节的前九天,即阳历12月13日(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戊寅日,阴遁大雪四七一就完了,从阳历12月14日(农历十月二十三日)己卯日这一天就该转阳遁一局了,即应该按冬至一七四了,也就是上元符头己卯离“正授”的冬至节还有九天,即“超神”达到九天了。面对这一情况,刘广斌在其所著《奇门预测学)一书所附1991-2000年奇门预测专用历书中,采取了在冬至前置闰的方法,即从己卯日这一天开始,又将大雪阴遁四七一上中下三元重复一遍,一直到阳历12月29日(农历十月初八)甲午这一天,才转用阳遁一局,即开始冬至阳遁一七四(见《奇门预测学》)。这样把本来属于“超神”的状况,变成了“接气”,把“超神”九天变为“接气”八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