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庆叔在《义乌商报》“家教有法”栏目刊发了《孩子怕写作文怎么办》一文,提出“阅读是弓弦,生活是弓背,写作是箭”的思想,就父母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增加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体验方面提出了建议。随后,又有初三家长来电询问:“中考临近,家长有没有办法帮孩子在中考作文上多得分?” 当前,初三学子们正在做考前最后的冲刺。谁不想拥有快速提高应试作文得分的秘诀或捷径呢?可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样的好事,对作文应试很难发生。不过,笔者通过多年的写作实践与反思,还真悟出了一点“小窍门”,对写好记叙文,甚至在短时间内提高中考作文得分会有一定的帮助。 简单说,这个小窍门的关键词就叫“现场感”。 所谓“现场感”,就是读者看了作文后,会很自然地在你的语言描述和情节构思的诱导下浮现出一幅有人、有物、有空间的具体场景。 中考作文分数谁打的?改卷老师。那就是说,改卷老师是你中考作文的“关键读者”。想得高分,你就要让你匆匆而就的作文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关键读者”也就是阅卷老师的好感。而好感的快速产生,与你作文的“现场感”密切相关。 处在流水线上作业的阅卷老师看了你的作文之后,如果他脑子里马上产生了“现场感”,流水线因此暂停,那你就成功了,他判给你的作文分数肯定不会低。要写出“现场感”并不很难,只要引发阅卷老师浮现出一幅画面和场景就行,是否与你作文中的描述吻合不重要。 大凡考试作文都是“急就章”,常会出现平时作文能力平平的考生得高分,而写作能力很强的考生反而失水准的现象。很大原因就取决于能否让阅卷老师快速产生“现场感”。最好是在开头几句就能将阅卷老师带入你所构思的“现场”,让他自觉不自觉地去“二次创作”,浮现出一幅他所理解的活生生的场景。 “现场感”的得分价值在记叙文的写作上特别明显,而初中生的中考应试作文就以记叙文为主。 怎么写出现场感?平时注意写作训练固然是正道,但只要认识到“现场感”的重要性,琢磨琢磨试写几篇也会有一定效果。 首先是细节。不要去追求华丽的辞藻,也不要铺陈太多泛泛而谈,要抓住细节把人和物的特征以及空间位置等刻画出来。其次是个性化,要用语言去突出人物个性。第三是结构的编排,比如制造悬念、抖包袱以及欲扬先抑等等。 试以命题作文《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例,看看这样去写能否让聪明的读者产生“现场感”: “才考这么点?你这个讨债的!” 妈妈掀起围裙的一角,擦干手上的水渍,然后毫无顾忌地把我的数学试卷翻出来扫了几眼。显然,87分的成绩,令她很不满意。 我扭过头去告诉她,这次班里平均成绩才73分,我是第4名。 “嘿嘿,这样啊。”妈妈笑了,瓜子脸上带点羞涩但瞬间阴转多云,继而晴空万里。她摸摸我的头继续说:“那也要好好分析分析,为啥失分那么多。” …… 坦率说,家长提这个问题属于家庭教育中很特殊的方面。提高孩子的中考作文得分,如果父母没有能力围绕“现场感”去指导,不妨就让孩子读读这篇文章吧,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今年中考语文的“黑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