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学堂|感知日本民艺运动的前世今生(下)

 冬可燃冰 2018-06-09

2018年5月,由早春游学发起的日本艺术民艺感知之旅第三期中,我们将拜访日本民艺馆、民艺家具之城松本、民艺产品的集合空间D47等,感知民艺运动的前世今生。


欲了解完整行程信息  请点击

民艺五月嘉年华:日本艺术民艺感知之旅第三期


下文根据林小熏在Smart微课上的《从日本民艺运动到百工复兴的实践》分享整编



深泽直人:从日本民艺馆到Found MUJI



现在日本民艺馆的馆长是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他是日本最著名的产品设计师之一,无印良品的很多款明星产品是他的设计,这正好象征着民艺运动对日本设计的深远影响,体现了日本设计师对民艺运动的敬意。





 深泽直人设计作品



问:如何运营民艺馆?

深泽直人答曰:等待。

——《诚实的手艺》



他说我们不能剥夺人们恍然发现“原来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惊喜感,因此我们等待着缘分发生。这也许跟他自己发现民艺馆的契机有关,30岁的时候他才偶然“发现”日本民艺馆。

 

无印良品:无名良品

深泽直人和他为无印良品设计的著名产品音乐播放器


当时他的设计碰到瓶颈,灵感枯竭,打算去美国工作,换个环境。人往往在要去另一个文化环境的时候,才会意识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重要,我以什么样的立场去跟西方人对话呢?他就来到了民艺馆,才第一次发现原来民艺这个词是柳宗悦先生创造的,从此民艺运动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设计,他开始以日本人的立场去思考设计。


民艺论不断地被日本设计师再发现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这说明在被现代化推着走的过程中,作为东方民族,“我是谁”始终是一个内在的问题,不断地追问着每一代人,促使他们去寻找和创造答案。


深泽直人著名的设计思想是“无意识”设计,跟柳宗悦提出的“美是直觉”是相通的。他的设计跟柳宗悦欣赏的民艺之美一样,不是某位艺术家个人的个性或智慧的体现,而是为了每一个普通人满足生活最基本的需求而制作的,是日本人心中最宝贵的、最基本的情感。


民艺馆甚至都无法申请博物馆的资格,因为民艺馆的藏品都是无名的,太过普通,都没有经过鉴定。而无印良品这个名字就是无名设计的好产品的意思,与民艺运动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他说民艺馆的藏品有一个共性,就是一种不冷酷的东西,是身体上的喜悦,是让人情不自禁想要拥抱的东西,这种需求普通和基本到了无意识的程度,这就是他提倡的无意识设计。无印良品就是带着这样的价值观把日本设计推广到了全世界,影响了无数人。

 

Found MUJI复刻永恒之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他在无印良品发起的项目叫found muji,是他在中国古董市场得来的灵感。故事是这样的,他在北京潘家园古董市场买了一件仿宋瓷器,卖家一直跟他说这是真的,但价格却很便宜,他也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他调查得知这是在景德镇仿制的。


一般人会认为这个东西没有价值,不是古董。但他不这么想,他想,与宋代同样的窑、同样的瓷土、同样的工艺制成同样款式的瓷器,只因为年代不同就没有价值吗?所以他就请景德镇的工匠帮他复刻一模一样的器物,放在无印良品销售,这个项目就叫found muji,无印良品在世界各地寻找历史上的好的设计,利用企业的力量把它重新带到世界上来。

 


这个做法跟柳宗悦的价值观也是吻合的,柳宗悦认为民艺的美是永恒的,并不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那么found muji项目就旨在发现这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让他们继续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关系,为他们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深泽直人认为这也是一种民艺复兴运动。

 

三谷龙二、赤木明登等手艺作家:美的僧侣



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泡沫时期,招待和宴请的场合很多,热闹繁华,大家经常出去用餐,餐馆使用的餐具也追求华美,那个时代追求观赏性强的器物,手工艺走向了追求奢华、装饰性的方向。后来经济泡沫破灭,社会慢了下来,这时候的社会,人们意识到以物质为基础的幸福是有局限性的,一些朴素深沉的价值又开始沉淀出来。

 

比如说家庭主妇勤俭持家,开始少吃外食,经常在家做饭,那么就开始注重餐具的实用和美观,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的几十年间,开始兴起一股生活工艺的浪潮,柳宗悦的民艺论的影响又开始回归,普通大众又开始对手工器物产生广泛兴趣,出现了一批柳宗悦之前呼吁过的“美的宗教的僧侣”的个人作家。

 

手艺人与哲学家

 

柳宗悦说的“个人作家”这个概念在中国没有,他们既不是设计师也不是传统的工匠,而是两者的结合。意思是既在严格的仪轨中传承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同时又有着独立的审美个性和设计能力,基于传统工艺能做出创新作品的人。而这些手艺人跟埋头重复传统工艺的工匠有所不同,在我看来,他们都是通过手艺进行思考的哲学家。

 

《造物有灵且美》、《美物抵心》


柳宗悦认为,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让民众依靠自身产生美的机制了。这里所谓“依靠自身”其实并非依靠民众个体,而是因为在传统社会中具备了全套的体制、生活方式、道德体系——也就是一个有机的社会——让民众可以在其中自发地生产出美的东西。那么在有机的社会分崩离析之后,还如何创造民艺的美呢?柳宗悦认为要依靠个人作家的力量去引领工匠创造美,他认为个人作家起到了宗教中的僧侣的作用。

 


日本的设计师——以安藤忠雄和原研哉为代表——大量出书、演讲,在各种媒体上发表自己对现代社会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实际上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思想家。比如原研哉的书,按照道理是设计领域的专业书籍,却成为畅销书。前几年安藤忠雄曾经到上海演讲,在梅赛德斯奔驰演艺中心——大家知道那是明星开演唱会的场所,能坐上万个人——也是一票难求。

 


《木之匙》、《器物日日贴》


这两年大陆出版了一系列日本“个人作家”写的书,比如赤木明登的《造物有灵且美》、《美物抵心》,还有三谷龙二的《木之匙》、《器物日日贴》等,都充满哲思。读他们的书,会发现他们延续了柳宗悦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心手合一,在劳作中创造,学习让自己服从限制、服从于生活和自然、服从于传统和民众的生产,因此他们确实继承了柳宗悦的期望,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某种传道者。

 

手工艺的复兴需要“社区营造”

 

上个月赤木明登到上海来做活动,说了他自己进入手艺事业的故事,很生动地说明了柳宗悦说的美的民艺要产生的另外一个社会条件:生产者的集体生活。赤木明登哲学系毕业之后在媒体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是大都市里一个空虚的年轻人。

 

他描述自己第一次来到能登半岛的漆器艺人中间的情景,艺人们白天做工,晚上通常会聚在一起喝酒,在酒吧里,他发现自己被一群开朗的大叔包围着,轮流跟他喝酒,最后,他跟大叔躺在桌子下面结束了一天。之后他就回到东京跟妻子说,我要辞职,去能登半岛学做手艺人。

 

这就是柳宗悦所强调的能够让工艺之美产生的社会形态。也是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一书中反思的中世纪的师徒制、行会制度对手工艺的重要性。简而言之,手工艺的复兴需要“社区营造”。前段时间洪晃讲起她去参观巴黎奢侈品牌手工作坊的情景,那些工人被关在狭窄的工作间里,没日没夜地为品牌服务,这其实已经不是手艺人了,他们只是用“手”工作的产业工人,是失去支持的孤立个体。这种劳动是痛苦的,是无法带来幸福的。


长冈贤明:从民艺运动到“长效设计”



长冈贤明原来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的同事,在原研哉一步步成为日本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的时候,他却提出“我觉得根本不应该再继续设计了!”。甚至他还主张不生产新东西。因为他觉得日本社会不断地生产和消费最新商品,已经成为一种病态。

 

长效设计:回归生活的本质

 


于是他发起了D&DEPARTMENT项目。这个项目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其实很像二手店,也就是他满世界去找已经不生产了的好的设计,把它修整清理之后拿出来卖,这就是他的D&D店;另外他特别喜欢60年代的设计,做了一个项目专门收集、展览、复刻生产60年代的好产品。

 

60 Vison 项目


他认为以前很好的设计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不断推出新设计新产品并非必要,而是资本不断增值的需要罢了,所以他提倡“长效设计”。

 

d47玩具展


另外一个项目是d47博物馆,ddesign的意思,47是指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也就是47个行政地方。这个项目是因为他生活工作在东京,还在东京设计圈,他就觉得东京太以东京为中心了,仿佛所有的所谓设计和创意都只能从东京产生,其他地方完全被遗忘,仿佛他们没有任何值得注目的东西,也没有创意。

 

2017年正在举办中的d47玩具展


他认为不是的,于是他和团队一个一个地方去考察,寻找当地的风物、好的产品,在这个d47博物馆里展示出来,这个博物馆不定期地更换展览主题,比如最近在做的就是,所有这47个地方,他们的乡土儿童玩具是怎样的?以前还做过所有这些地方吃饭的碗是怎样的这样的展览。另外,他还把这些考察过程中采集到的风土人情、好吃的好玩的,编辑成旅行杂志,一个地方一本,目前还在一本一本地制作当中,他还打算做上好多年。

 

d travel 杂志


他反对通过网购去买地方上的商品,他说你网购买来的东西没有感情的,转头就忘了,不会珍惜。但是你到当地去旅行,这个东西会承载着你的记忆,那里的风土人情,去的时候的天气、心情,最重要的是你遇到的人,都会让这个东西对你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他实际上又在提倡一种新的旅行方式,一种非消费型、而是建立情感关联的旅行方式,这样的旅行方式可以和地方上的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

 

有人认为长冈贤明的做法跟民艺运动一脉相承,他却认为长效设计与民艺运动有着完全不同的理念。他说他挑选的东西不是手工艺品,而是工业制品。但它仍然是民艺运动的一种延伸,甚至是民艺运动在新时代的一种发展。因为“长效设计”本质上是反对资本主义生产为了资本的不断增值,不断制造新的需求,形成病态的高消费速率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宜家在海外的有一个广告,表现顾客发现家里的家具坏了,橱门一拉就掉了,桌子腿断了,这时候消费者不是象传统中一样,抱怨产品不经久耐用,而是兴高采烈地说:太好了,明天我可以买新的了。这就是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需求和人格,并不是我们本身的需要。所以长效设计本质上是强调回归生活的本质而不是被资本和消费绑架,跟民艺运动的实质是一致的。

 

这件事情也使得我在这个时代,面对诸如“到底要不要坚持手工的纯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豁然开朗——我想这个问题在柳宗理的时代就已经解决了。三谷龙二的《日日器物帖》一书里分享了他个人爱用的日常生活器物,其中就包括不少“长效设计的”工业用品。

 

柳宗理说的一句话可以归纳一下日本民艺运动将近百年至今生生不息的原因。


那就是,传统是因创造而存在。


这里我们也要反思一下中国文化圈里“泥古”的现象,必称宋、明,沉浸在这些时代的美当中不能自拔、无力创造,这不是在弘扬传统,是在杀死传统。其实问题不在于单个的作品是否达到美的最高境界——那同样是一种艺术的唯心主义,问题在于我们还有没有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碧山工销社为恢复江南饮绿茶传统开发的盖碗


碧山工销社选取黟县特产重新包装推出,期望使其进入现代生活


正是日本一代代设计师和手艺作家基于社会现实和社会生产的基础对民艺论做了面向时代和未来的创造性发展,民艺才到现在还是活生生的,包括对我们中国的百工复兴和设计的发展都还是重要的财富。



▼▼▼


早春游学


由《碧山》杂志书前副主编林小熏创办

通过游学联系起地方创新行动、本土新空间

和城市社会转型下的人们

推动现代都市人发现和共同创造小地方的价值

营造我们的“新故乡”


早春游学

游也学也,皆宜早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