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种下了一棵无花果树

 吴越尽说 2018-06-09

作者:artist    摘自《东太湖论坛》情感文学 2018-6-9

      我家小区楼前有棵无花果树,那是我在三年前的清明种下的。它起先是我从花鸟市场买的一株苗,我把它种在瓦盆里,放在阳台上伺养着。 楼上的生长环境不佳,冬天酷寒,夏天暴晒,所以一年下来长势不胜理想,我想把它种到楼下会更壮实,于是在一个飘着淅沥小雨的日子里,我剪了几个小枝插在了楼下。第二年的春天,最终还是有一个小枝神奇地活了。

每次回家经过楼下,我总会驻足观望片刻,期待着小枝快点变成大树,我想此时的心情与守望田野、企盼丰收的农人别无两样。哪里多了一个枝,哪里冒出个芽,我每次都能发现它的不同。它从一个小枝慢慢地长大,三年下来,竟也长成一棵比我还高一头的小树了,四周延展的树枝遮蔽了很大一块绿地。冬天,它还是光秃秃的树梢,几场春雨下来,枝头就绽出了嫩绿的苞芽,渐渐的,抽出碧绿厚大的叶子,层层叠叠,枝繁叶茂。夏季来临的时候,每个枝上都挂出了一个个油亮滚圆的小果,一个枝就是一大串果子,一串一串甚是喜人。仲夏之日,果实就成熟了,紫红的果子顶端中间开裂,露出鲜红的果肉。果子没过数日就会熟透变软,掉落下来。

       我对于无花果的认识,最初来自于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在平望老家附近有个鱼种养殖场,一放暑假,周边的孩子通常会不约而同汇聚于此。养殖场里鱼塘密布、河网纵横,路边长满高大的棕榈树和茂密的灌木丛,还有许多长着大树的庭院。孩子们有很多玩的选项,他们不是在湖面上荡着小舟,就是爬上棕榈树摘棕榈子,还有的在灌木丛钻来钻去抓蟋蟀。有一个院子,靠着墙根长着两棵很大的无花果树,这种树并不高,但是枝叶繁密。我们抓蟋蟀的一队小伙伴循着蟋蟀的叫鸣声来到墙跟处,钻入树丛里,翻开碎石砖瓦,仔细寻觅蟋蟀的踪迹。我们闻见树上一种特别的香味,抬头一望,枝上挂满紫红的无花果,小伙伴们看着嘴馋,顺手牵羊摘下品尝。不远处,在树下乘凉的老伯瞧见我们在偷吃,责骂着过来制止,我们见状扭头就跑。于是,这段不太光彩的经历让我认识了无花果,也初尝了它特有的味道。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在生活中很少再见到它,只是偶尔经过邻家的院墙,望见数枝探出墙外,老远就能闻见无花果特别的气味。

       如今,瓦盆里的无花果已经枯亡,而它的生命在不远处的大地上得以延续,并且长得更加旺盛,它显然已成为这块绿地的明星。带着幼童的阿姨经过会摘上几个;一些在楼下汗涔涔地玩着皮球的少年也会经常来光顾;甚至鸟儿也会叼啄剩余的果子。没事,欢迎,我心里时常会这么想,因为我曾经不就是这样认识了无花果。

       我想,当我们懂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那时我们周围一定是瓜果满园、鸟语花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