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谈谈活血化瘀中成药的选择

 为什么73 2018-06-09

活血化瘀中成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常用药品,但面对品种繁多功效类似的药物到底该如何选择呢?这确实是困扰广大患者的一个难题。

经常有患者抱着一大堆药物来问我:吃哪个最合适?这些药能一起吃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医生,让医生很难回答。


不知不觉,行医已经快20年了,今天就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有活血化瘀类的中成药,顾名思义,都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脑血流量的功效,常用的有丹参、三七、红花、银杏叶、红景天、全蝎、蜈蚣等药物的单味或复方制成。

 



丹参类


丹参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常用的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等。


治疗轻症的冠心病脑梗塞效果都不错,其中尤以丹参片物美价廉,如果症状不严重的话,推荐适当吃点丹参片就行了,没必要去追求贵重药品。


三七类


三七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常用的有:血塞通胶囊、三七片、三七伤药片、活血止痛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


三七的特点,对伤痛后的瘀血有特别好的效果,所以中老年人同时有慢性伤痛的,比如跌打损伤、腰痛腿痛,症状与瘀血有关的,推荐首选三七类药物


三七对心、脑血管疾病都有效,但是如果详细阅读一下说明书,发现对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似乎更有针对性一些,所以推荐用于缺血性中风,尤其是伴有偏身活动不利的患者


三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既能活血又能止血”。这个大家怎么看?什么情况下是活血的,什么情况下是止血的?莫非三七有这个智能去识别吗?

 

带着疑问查阅文献,恍有所悟!


三七的口服药,都是活血的。我们看看药品说明书,无一例外,都是活血的。


三七止血的功效,则是外用的。比如某人受了外伤,用一把三七粉敷在伤口上,可以起到止血的效果。三七止血有一个别的药无法替代的优点,别的药外用止血后,外伤处一般会瘀血肿胀;而三七外敷后,不但血止住了竟不会有瘀血肿胀,这就是“止血不留瘀”。注意这是外用的特点,口服还是活血的

 

红花类


红花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常用的口服药有血府逐瘀丸、花红片、红花逍遥片等,一般为多种药品合用的复方制剂。比如血府逐瘀丸,即脱胎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里的血府逐瘀汤,对头痛、胸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银杏叶


银杏叶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常用的口服药有银杏叶片、银杏叶胶囊等,对心、脑血管疾病都有效,对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更有针对性一些,作用较平和推荐用于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头晕等症


虫类


以虫类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常用的口服药有通心络胶囊、蝎蜈胶囊等。蝎子、蜈蚣、水蛭、地鳖虫这些药,活血祛风通络的效果更强,并常可作用到其他活血药达不到的部位,所以一般用于瘀堵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但这类药也有副作用,比如对胃肠道的刺激等,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轻症患者,不推荐长期服用

急救类

适合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时服用的药品,常用的有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等。这类药品以舌下含服为主,起效快,及时服用可以救命,所以有心绞痛的患者最好随身携带。但这类药物以救急为主,对心脑血管疾病本身的治疗作用却略显不足,需要同时服用治疗药物。


其他类


  • 脑心清,主要成分是柿叶提取物,可改善心脑血管血供。

  • 心可舒(丹参、山楂、葛根、三七、木香等),除活血外,也有一定的降脂功效。

  • 脑心通(黄芪、丹参、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全蝎、蜈蚣等),主要起益气活血作用。

  • 松龄血脉康(松叶、葛根、珍珠粉),对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

  • 参松养心胶囊(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酸枣仁等),有益气养阴活血安神的功效。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大家选择中成药的时候,最好能看看说明书,看是否适合自己。再就是看看服药后的反应,如果服药后症情改善,并且没有明显的不适感,那就是对症的。





最后再强调几点


第一,不要被药物的名字所误导。比如心脏不舒服了,就吃“心可舒”;有早搏了,就吃“稳心颗粒”。


当然我不是说这些药不好,它们的疗效还是蛮不错的,只是说它们的名字起的那是真好!药品的名字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诱导性,但这和每个人具体的疾病原因不一定是相关的,不是所有人吃了“心可舒”心脏就舒服了。

选择药物的关键还是看它的组成和功效。


第二,心脑血管疾病的轻症,一般选择一种药物就可以了,不需要同时吃很多。因为活血的药物吃多了,会引起出血。如果身上经常莫名其妙的青一块紫一块,牙龈出血,皮肤破损后止血时间很长,月经总是淋漓不尽等,那就提示有出血倾向,活血药物需要减量或者停用。


第三,如果已经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西药的患者活血化瘀药物更要慎重服用。因为这类西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的作用很强,如果盲目加用活血药的话,会加重出血倾向。



【来源:本文摘自公众号“拈花医舍”姜宏军医生的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出处。图选自网络。由应象书院编校发表,图文版权均属于原作者。若有版权诉求,请及时联系。本订阅号历次及本次所发布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仅供专业人员学习参考,本订阅号及应象中医不承担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医疗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