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风名称都是日本人命名的?这其实是场误会……

 徒步者的收藏 2018-06-09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6月7日,随着今年4号台风“艾云尼”再次在我国广东阳江登陆,一条关于台风命名的新闻也迅速刷爆朋友圈。新闻称,中国目前还没有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命名权,这个权利掌握在日本手里,原因是因为我们之前技不如人。事实真的如此吗?


台风“艾云尼”


在上述报道中,有这样一种图,中国气象局首席预报员许映龙正盯着日本气象厅网站,原因是每次台风来,由于日本气象厅(JMA)握有台风命名权,所以“刷JMA”是预报员和爱好者的必备功课。许老师也在不停地刷JMA,看看4号台风是否得到“艾云尼”的命名。


“报道中说日本气象厅拥有台风命名权,这是不准确的。拥有台风命名权的应该是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只是这个台风中心设在日本东京。”7日,象辑科技气象技术专家欧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欧波介绍,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中国的就有六、七个之多。以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比如中国按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9605”代表1996年第五号台风。



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区域的先后顺序编号。


为避免名称混乱,气象组织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采用一套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表,由受台风影响的国家,如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每个成员各贡献10个名字组成热带气旋命名表,并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上讨论通过,相关业务程序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


“所以说,不能说谁有命名权,谁没有命名权,不存在这个问题。”欧波强调,由于台风预报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不同国家的业务机构对于台风强度位置上的确定和预报结果也是有差异的,况且科学技术本身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能说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设在日本东京,就理解为日本拥有这样的优势和权力。



事实上,中国的台风整体预报水平在国际上也是处于前列的。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由设在日本东京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台风中心根据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表来启动台风编报事项等工作。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有的年份的某个台风给某个国家(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害,该国家(地区)可申请名称撤换,即该名称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由原提供国(地区)重新推荐。”欧波说。


例如,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超强台风级)于2013年11月8日在菲律宾莱特岛北部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7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890百帕,给菲律宾造成重创。菲律宾伤亡6201人、失踪1785人,经济损失高达8.15亿美元。菲律宾在2013年底台风委员会届会上提请撤换“海燕”并得到同意。



再就是“海马”,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此前介绍,“海马”这个名字总计被使用了三次,分别是: 2004年第21号台风、2011年第4号台风、2016年第22号台风。其中“海马”一世和二世的强度并不强,仅仅达到热带风暴级,不料“海马”三世如此肆虐,给菲律宾留下满目疮痍,也要求除名。


“台风名字并不是随随便便来的,我国给台风的命名大多来自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或者是登陆地点代表性的植物花卉名称。”钱传海说。


目前,我国提供10个具有浓厚中华文化特色的台风名称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即将被除名)和海棠。此前的台风龙王和海燕因为带来的灾害影响太重,已被台风委员会除名。




来源:科技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