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高山流水乐逍遥 2018-06-09

    人们按照平遥古城的平面图形状,形象地将平遥古城比喻为一只“龟”,而市中心的市楼就比喻为这只龟的龟心。平遥有“古八景”,其中第一景就是这位于古城的中心金井市楼”。市楼,位于古城中心,贯通南大街南北,旧有“朝、午、夕”三市,市楼由此而得名;又因市楼南偏东有水井一眼,世传“水色如金”,固有“金井楼”的美誉。

     市楼处于平遥古城最繁华的地段和位置,因此每一个到过平遥古城的人都会见过,但可能很多人只是从它的下面穿越而过,或留影即走,并没有真正地仔细观察了解它。特别是在人流如织的白天和晚上,被人流裹挟着也不可能仔细地观赏它。我在清晨来到它的前面,因而有机会仔细地察看。这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古楼: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市楼地处平遥古城内最繁华的南大街,除了清晨和深夜,总是游人如织。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市楼底部的古碑已用木珊栏保护起来。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平遥市楼在2013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在形状如龟的平遥古城地图上,市楼处于中心位置,被比喻为“龟心”。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市楼以其雄姿壮观、造型华丽,被誉为平遥八景之一。它和城墙一样,已成为平遥古城的象征。清代诗人赵谦得登楼云:“纵目揽山秀于东南,提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市楼创建年代久远,重建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其造型优美,建筑结构考究,三重檐木结构阁楼,围廊环绕,总高18.5米。屋顶歇山顶构造,黄、绿琉璃相间。底层面阔进深3间,总占地面积133.4平米,平面略呈方形,南北向为通道,东西筑砖石台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砖墙。市楼整体结构庄重和谐,与平缓的铺面、宅院及四周的城垣,构成完美的古城画面。登上市楼,眺望古城,使人流连忘返。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这是市楼南面的景观。二楼上还有平座,供人们登临参观。市楼的最高处匾额上题“市楼”,下面是“忠至义尽”匾额。底层的立柱上有一副描绘市楼的对联。上联:朝晨午夕街三市。下联:贺凤桥台井上楼。横批:金井古楼。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忠至义尽”匾额为清道光十七年的原物。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和“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这是市楼南边屋顶上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的“双喜”字。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市楼底层的结构。在市楼的南侧有个金井,传说井里有一只金蟾,是镇楼之宝,并且还能保佑平遥风调雨顺,不受虫灾侵扰。有一年,突然来了两个南方人,用法术引出了鹦哥巷里的金鹦鹉,然后让鹦鹉下井叼走了金蟾。据说从此以后,平遥的风水就不那么好了。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这是市楼的北面景观。这一边的楼底立柱上,悬挂的对联为:五行气正民生遂,百尺楼高物象雄。横批为“古陶胜境”。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市楼北面悬挂有“古陶胜境”匾额,其中的“古陶”二字反映了平遥的历史。平遥在古代名叫“平陶”,现在这座平遥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拓跋陶时,为避太武帝名字中的“陶”子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平遥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二楼的北面悬挂“灵普宇宙”的匾额,亦是清道光十七年的原物。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这是市楼北边的街道景观,可见市楼高踞众屋之上,是这一片最高的建筑。
第1678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七)市中心的市楼       市楼北面楼顶上用彩色琉璃瓦拼出的“寿”字非常醒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