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西湖——宝石山造像

 江山携手 2018-06-09

       上宝石山看西湖风景的路很多,如果从宝石一弄或大佛寺上宝石山,在关岳庙昭忠祠牌坊的一侧会看到有一处绵延约50余米摩崖造像,叫宝石山造像。

       宝石山摩崖造像始建于元、明两个时期,原有摩崖造像20龛28尊,摩崖题刻6处。

       上世纪六十年代遭人为破坏,现存造像大部分残缺不全,特别是形体较大的如今只见龛廓,只有几处比较小的造像保存尚完整。

       保存最完整的是一尊立像,像高约0.5米。立像僧人装束,光头大眼,鼻翼较小,薄唇微启,面露笑,显稚气。身着通肩长衫,胸腹部刻数道U字形衣纹,袖口扎紧,下身着裤,著鞋,双手屈肘上举齐肩,挑一杠,杠两头各挂一平底上圆的秤砣状容器,左腿前跨,右脚跟进,不知容器内装的是否经书?这尊立像最有意思的是人物的头顶升腾起一股云气,云端化现一结跏趺定印坐佛。此像姿态奇特,题材的民间色彩很浓厚。这尊僧人装束的雕像颇耐人寻味,从人物头顶化现坐佛看,他近乎一位神僧。

       还有一尊菩萨坐像也较为完整,像高约0.6米,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菩萨头束圆顶形磨光高发髻,顶置宝严,形状高尖,戴五叶冠,冠略前倾,缯带自肩头垂挂胸前。脸形稍长,弯眉直鼻,左侧鼻翼有损,双眼略睁,嘴角微抿,神情恬淡怡然,着双领下垂衣,敞胸,胸前束带,无结,两手置脐前结禅定印,左足押右股下作降魔跏趺坐。这尊坐像印相、发髻、冠式(包括缯带)的样式均与地藏菩萨像相近。

       摩崖最东侧有一尊佛像,造像保存尚好,可惜头面部残损。佛像双肩微削,着敞胸垂领衣,裙装于胸前系带,无结,衣纹简约。左手置脐前,右手伸出抚膝,结跏趺坐于单瓣仰莲台上,双足被树叶遮挡,看不清。龛壁左侧刻一停着的小鸟,右侧为一置于台座上的净瓶,瓶中插杨枝。龛下方有题刻,可惜文字己难辨认。佛教艺术中有鹦鹉与插杨枝的净瓶伴随观音的构图。因此,尽管本龛坐像头面部毁,菩萨特征也不甚鲜明,但很有可能为观音造像。

       有一龛内有三尊结跏趺坐像遗迹。三尊造像的头部均毁,结跏趺坐于两层仰覆莲台上,双足不显。主尊双肩微削,两手置脐前结定印,两胁侍均右手屈举胸前结印,手印己模糊不清,左手置脐前结底定印。造像的两层莲台上小下大,下层刻三瓣扁肥大覆莲。这龛佛像损毁甚重,可能为西方三圣题材,即主尊阿弥陀,左右胁侍观音、大势至。

​       摩崖靠西部有一龛内雕有布袋弥勒一尊,雕像几乎占满了龛内空间,像头部己毁,残高约60厘米,弥勒袒胸露腹,大肚圆鼓,腹下系绳带。左腿屈支,右腿盘曲,左手置左膝,右手抚布袋,双手均残,布袋呈螺旋形扎口。

       摩崖有题刻6处15方,大多字迹漫漶不清。

       摩崖东侧有一口水井,不知有何来历。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宝石山造像惨遭破损毁,许多造像龛几成空龛。

        这处三弧连拱形的佛龛,高有两米多,龛中一佛二菩萨的造像也被严重损毁,只剩下基石。

​       再来看看造像的原貌,在《支那文化史迹》中有一张造像毁坏前的照片。对比一下,实在是痛心哪!

​       据专家考证,宝石山摩崖造像遗迹,始建于元明两个时期。摩崖存在着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两种不同的造像形式。宝石山造像集汉藏雕刻艺术于一崖,对研究藏传佛教在南方地区的传播,汉、藏佛教造像图像学与风格的演变,以及汉、藏佛教艺术的交流影响都具有独特的意义。遗憾的是摩崖造像未能完整保存下来,只能凭仅有的残迹来进行推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