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江山携手 2018-06-09

 【20】镜池

    在两宜轩的北侧,是一开阔、平静的水面,那就是“镜池”。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在中国古园林中,水池的形状一般采用不规则形式,这样可添园林的自然情趣,如前面介绍的浣池。为了营造了大气自成的风格,镜池的布局却采用了规则的矩形,这样可以给人以开阔的感觉,同时也与浣池形成对景。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镜池池水宁静,驳岸由直线构成,平直方正、工整,显得古朴而浑厚。池岸配以低矮的建筑,池水和池岸视觉上的连接,使得池水水面显得更加开阔。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21】迎风映月亭

    “迎风映月亭”原名“如沫春风亭”,位于两宜轩的西侧,是镜池西岸翠迷廊之始,连接曲廊翠迷廊蜿蜒北去。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迎风映月亭为四角攒尖顶半亭形式,亭内原有《重修汾阳别墅记》的石碑,如今已不知置于何处,现镜框内为其拓片。左右还分列《陈从周介绍》和《修梓翁亭记》两幅拓片。拓片刻录了陈从周先生对郭庄重修过程及景观的赞美之词。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亭内有陈从周题写匾额“迎风映月”。与静必居的“乘风邀月”相比,“迎风映月”几个字显得较为温婉舒缓,呈现出如水一般的柔情。楹联也为陈从周题:“钱树银花城不夜,幽兰玉貌君衍芬。”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很多人会问:亭的上方有匾额“梓翁亭”,梓翁是谁?梓翁就是匾额及楹联的书写者陈从周。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艺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他在重修郭庄工程中,倾其丰富知识和经验,精益求精,竭尽全力,为郭庄的成功修缮作出杰出贡献。园文局为了纪念陈从周,将原来的碑亭(如沫春风亭)改成梓翁亭。“梓翁亭”三字由梓翁笔友叶圣陶书写。“如沫春风亭”也就改称“迎风映月亭”了。园文局为纪念园林大师大家都会赞同,但修改亭名改变了园林的原意。希望有一天能将“迎风映月”放回原处,将“如沐春风”放到梓翁亭内。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苏州拙政园有“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取自苏轼名篇《点绛唇·闲倚胡床》中名句:“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而紧接着的一句便是苏轼的自问自答:“清风明月我。”“迎风映月”四个字是完全扣住了“清风明月”,只是“我”字留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之中。此亭的位置可统瞰镜池,是赏月佳处,“迎风映月”顿然引人入景。

【22】翠迷廊

    “翠迷廊”是如沐春风亭与迎风映月亭之间的曲廊,在园林景观中起到连接贯通作用的。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翠迷廊砖石铺设,长条形状,中间有转折,朝东一边有沿。廊的转折处,与西面粉墙围合成小花园,小花园内种植花木。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翠迷廊临水蜿蜒北去,人在廊中走,如在画中行。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偶尔小憩,近看池中鱼儿戏水、莲荷微动,远看若隐若现的西湖,让人流连忘返,怡然自得。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23】如沐春风亭

    “如沐春风亭”原名“迎风映月亭”(前面提到过),位于翠迷廊的最北端,是一个位于围墙一角的扇形半亭,正对镜池。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如沐春风,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此句意思是宋朝程颢的弟子朱光庭听老师讲课如痴如醉,因而回家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他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成语意思是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另外一种寓意是比喻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亭内有书法家何水法书写的匾额“如沐春风”。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如沫春风亭的建筑形式有点特殊,有人说此亭为单檐庑殿顶建筑。庑殿顶是中国古典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在杭州几乎未曾见过有庑殿顶的建筑。如沫春风亭与典型的庑殿顶建筑是有区别的,庑殿顶建筑为“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此亭无正脊,为卷棚形式,卷棚一般用于级别较低的建筑。所以,我认为它并非单檐庑殿顶建筑。一般情况下,中国古建筑只有皇宫和孔庙才可以采用庑殿顶。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如沫春风亭虽然不是庑殿顶建筑,但其建筑形式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筑师利用扇形亭身以及这种相应形状变化的屋顶形式,使建筑表现出更为流畅妩媚的轮廓,来达到一种在外观上独树一帜的艺术效果。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亭内有牖窗,牖窗内有漂亮的假山、花卉,牖窗外则是镜湖美景。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24】卧波桥

    曲桥是园林中特有的桥式,故也称园林桥。桥、径、廊均为园林中游人赏景的通道。“景莫妙于曲”,故园林中桥多做成折角形状,以形成一条来回摆动,左顾右盼的折线,达到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效果。郭庄也不例外,镜池东北隅架有曲桥,称卧波桥,桥宽约2米,曲曲折折“之”字形造型。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卧波桥由石板、栏板构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栏杆低矮,造成与水面似分非分、空间似隔非隔,尤有含蓄无尽之意。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卧波桥中间直角转弯处,有一平台,站其上,如身临池中央。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据说,到了夏日时节,这里的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名种荷花争相开放,莲叶田田,菡萏妖娆。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有点遗憾,时值冬日,未能看到此景。不过,等到夏日,一定还会再来。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25】借景

    卧波桥的东侧是西湖,在这里,向西湖“借景”自然是少不了的。跨出东侧缺口,来到西湖边,又见“园外有湖,湖外有堤,堤外有山,山上有塔”的景色。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5)
    郭庄雅洁有致,构思精巧,可与苏州网师园媲美,又借西湖外景,略胜网师园一筹。陈从周《西湖郭庄闲眺》诗曰:“苏堤如带水溶溶,小阁临流照影空。仿佛曲终人不见,阑干闲了柳丝风。”不到郭庄,难识西湖园林。如果你喜欢园林,有机会来杭州时,不妨到郭庄看看,她不会让你失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