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陶王”——三千年前的朴实蠢萌制作工艺

 来来永胜 2018-06-09


鹿,在我国自古以来就占有着一席之地,因为与“禄”同音,一般象征着财富和自由。小鹿又天生的长了一张人畜无害的善良脸,因此深受人们喜爱,能在不少的图腾、文物上看到它们的身影。


哦对了,狍子也是鹿的一种,我们古人喜爱的小鹿应该不包括这种傻呵呵的小动物吧......



在中国青海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就有一件器物,以鹿为装饰,非常引人注目,它就是鹿纹彩陶瓮。


这件陶瓮被誉为青海的“彩陶王”,它是如何获得这样的盛赞呢?一起随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鹿纹彩陶瓮高73厘米,口径32厘米,是目前青海境内出土的最大彩陶器,距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技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三千年前靠双手创造一切的生活,小编因为想象力有限,没想出描述的词语,反正造出这么大的陶器就一个字——难!


选“彩陶王”可不能光看它的体积,陶瓮上图案的绘制水平也让人啧啧称奇。它的口颈部位用黑彩描绘宽带纹和回纹;腹部装饰勾纹、弦纹和草叶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件陶瓮的肩颈部用黑彩描绘了两头站立的鹿,充满了原始朴拙之美。鹿的身体各处比例匀称,身躯和四肢被描绘得生动、逼真,而鹿角则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绘制,形状细长,显得十分神气。这两头鹿的头部略微昂起,做嘶鸣状,深邃的眼睛仿佛在注视着什么。



三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对鹿十分崇拜,他们认为鹿是“纯灵之兽”,如果“王者廉明,白鹿则至”。或许有人要问了:众多的凶禽猛兽中,古人为何钟情温顺、战斗力较弱的小鹿?


有专家认为,古人崇拜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鹿善于奔跑,无论是在原始的狩猎阶段,还是后来的畜牧阶段,善跑者总是具有优越的条件,尤其是在畜牧阶断,对牧群的管理与保护,都需要借助人类的双腿,因而善于奔跑的鹿格外受到人们的喜爱。其次,雄鹿长有鹿角,能够抵御猛兽。因此,在中国古代陶器上,我们常常能够看到鹿的身影。通常绘制的鹿角还会特别突出。鹿纹彩陶瓮上的鹿为站立状,其鹿角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绘制,形状细长,显得十分神气。


虽然现在看着陶罐像是出自一名初学者,东倒西歪又不对称,似乎有些愧对它的“彩陶王”名号,但它仍然能代表三千年前我国古人先进的手工水平和一定高度的艺术审美,也为我们提供了那一时期的珍贵实物史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