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AP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10羊皮卷 2018-06-09


庞天原/文

郑州新东方学校

AP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条条都是干货

话不多说

直接开始


Economics本质是研究如何用limitedresources满足unlimited wants.

 

Resources分为四类

1.   Labor

2.   Land,指资源

3.   Physical capital,指厂房一类的

4.   Entrepreneurialability,指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

 

机会成本做某件事的同时,放弃了做另一件事。

 

对两个生产者来说,谁的机会成本低,谁就有comparative advantage.

给定相同的资源,谁能生产的product多,谁就有absolute advantage.

 

假设一个人可以生产两样东西,AB

把全部资源去生产A,可以生产若干个。

把全部资源去生产B,可以生产若干个。

也可以一部分资源生产A,一部分B,以此类推。

把所有的生产选择可能性列出来,这叫做PPF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当刚开始生产某商品时,所放弃的东西比较少,量比较低。

当生产某个商品的量越来越多时,所放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因为总资源是被分成很多类的,某些资源适合被用作生产A,某些资源可能就适合生产B

如果把资源全部拿去生产A,则放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举例:大跃进时期,很多农民把自己家里的工具都拿去融了炼钢,大家也都不种地了。结果是炼钢失败了,种地也被荒废了。

PPF呈现concave down的样子,原因是law of increasing cost.

 

由于comparative advantage的存在,两个人需要分工合作,这叫做specialization.

之后两人如果进行交易,交易的前提是商品价格要高于opportunity cost

举例子:我生产1件商品A的机会成本是2件商品B

如果现在有人要买我生产出来的1A,那价格就必须高于2B,我才愿意成交。

 

由于law of increasing cost存在,所以Marginal Cost,简称MC是递减的。

另一个概念是Marginal Benefit,代表每多一笔交易,可以获得的利益。

MB应该是递减的。

对于买家,买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买的越多,marginal收益就越低。

举例:吃面条时,第一碗很好吃很香,第二碗就没那么好了,以此类推。

对于卖家,卖同样的产品或服务,卖的越多,marginal收益也越低。

举例:炼钢。炼的越多,marginal成本就越高,这会导致marginal收益越来越低。

 

由于MB递减,MC递增,所以MBMC相交于一点。

这个点叫做allocative efficiency.

 

如果生产可能性组合是在PPF线上某个点上,被称作达到productive efficiency.这代表资源被完全使用。

 

当有了economic growth,则整个PPF向外扩张。

Growth的原因可能是资源更多了,资源质量更高了,也可能是科技水平提高了。

 

sellersbuyers够多,就形成了一个market.

 

价格越高,demand越低;价格越低,demand越高。

原因:

1.   substitution effect

当某商品价格高时,demand比较低,因为买家可以选择买别的。

2.   Income effect

当某商品价格高时,demand比较低,因为买家的income是有限的。

 

价格越高,supply越高;价格越低,supply越低。

原因:

1.   increasing cost

卖家的成本是逐渐升高的,量越大,边际成本越大。

2.    盈利

卖家是为了赚钱的,价格需要能够cover costs.

 

Demand Curve的左右移动:

1.     Consumer Income

当买家变有钱了,整体demand向右

2.      替代品价格

当替代品涨价了,本商品的demand向右

3.      互补品价格

当互补品涨价了,本商品的demand向左

4.     Tastes

买家对某商品品味提升会让demand向右

5.      预期

买家预期某商品价格要涨,则目前demand向右发展

6.      买家数量

买家数量增多,则demand向右

 

Supply Curve的左右移动

1.     input价格

原材料降价,则supply向右

2.      科技水平

Supply向右

3.      税收政策

少交税或者多收补贴,则supply向右

4.      预期

预期未来价格升高,则目前的supply向左

5.      其它可生产商品的价格

其它卖家可生产的产品涨价,则生产本商品的supply向左

6.      卖家数量

数量增多,则supply向右

 

DemandSupply交点叫平衡点。

DemandSupply左右移动都会形成新的平衡点。

 

当政府认为某商品的平衡价格过高时,可能设立一个低于平衡价格的最高价,叫ceiling.

这会引起市场上的shortage.

当政府认为某商品的平衡价格过低时,可能设立一个高于平衡价格的最低价,叫floor.

这会引起市场上的surplus.

 

平衡价格是市场形成的,不由某一个卖家或买家决定。

 

不同的买家对同一个产品的心里定价不一定相同。

买家对一个产品的心里定价可能高于此商品的市场平衡价格,也可能等于,也可能低于。

当心里定价大于等于平衡价格时,买家愿意购买。

当心里定价小于平衡价格时,买家觉得不值得,如果买了就亏了,所以不买。

换句话说,理性的买家只要买了东西,就是自己赚了。

这形成的盈余叫consumer surplus.

 

不同的卖家生产相同的产品的成本不一定相同。

卖家选择卖出产品的原则应该是市场平衡价格大于等于自己的成本。

当平衡价格小于成本时,理性卖家不会卖产品。

卖家的所有profits合一起叫做producer surplus.

 

Consumer surplusProducer surplus加在一起等于Total Welfare.

公平公开的市场中的商业贸易的实质是双赢。

 

买家对不同产品的依赖程度不同。

如果依赖程度高,则我们称此商品的需求弹性低,没什么弹性。

当此商品的价格变动时,我们该买还是买,该不买还是不买。

例:假设盐的价格是3块一包。

如果价格上涨到3.5元了,我们对此几乎没有任何反应,该买盐的人不会太在乎这个价格上涨。

如果价格下降到2.5元了,我们也对比几乎没有任何反应,该买多少盐就还是买多少盐。

 

如果买家对某商品的依赖程度不高,则我们称此商品的需求弹性高,非常有弹性。

当此商品的价格变动时,我们给出非常敏感的反应。

例:假设Balenciaga某卫衣价格是1万。

如果价格上涨到1.2万,我们就更不想买了,因为本来就没什么买的必要,不穿这种奢侈品我们也不会有啥损失。

如果价格下降到了8千,很多人就有丶蠢蠢欲动了,因为看起来优惠了2千元,很吸引人。

 

需求弹性的计算公式是:

Demand变动的百分比 除以 Price变动的百分比。

算出比值后,我们取绝对值。

 

在计算变动百分比时,我们用中点法。

例:价格从5上升到10

变动量是5

510的中点是7.5

5/7.5  等于66.67%

 

当需求弹性大于1,称elastic

等于1unit elastic

小于1inelastic

 

当需求弹性=0,则demand呈现一条垂线,称perfectly inelastic

当需求弹性=∞,则demand呈现一条水平线,称perfectly elastic

 

对于同一个商品来说,价格越高,弹性越大;价格越低,弹性越小。

在价格的中间位置,存在一个弹性等于1的位置。

 

当某商品的替换商品比较多时,此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当买家的收入非常高时,商品的需求弹性相对来说比较小,买家对价格变动是无所谓的态度。

当买家的收入不高时,商品的需求弹性相对来说比较大,买家会对价格变动很敏感。

 

当某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时,比如盐。

若卖家提升价格,则total revenue会提升,因为买家还是会买基本同样多的盐。

 

当某项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比如奢侈品女包。

若卖家提升价格,则total revenue会下降,因为买家对涨价很不屑一顾。

若卖家拉低价格,则total revenue会上升,因为买家对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很敏感,屁颠屁颠就去买了。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随着收入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如何。

当某商品是normal goods类型,则人们越有钱,需求就越高。

当某商品是inferior goods类型,则人们越有钱,需求就越低。

需求收入弹性算法:

需求改变百分比除以 收入变动百分比

 

交叉价格弹性是指随着某商品的价格变化,另一个商品的demand变化如何。

当两个商品关系是替代品,则此弹性大于0.

当两个商品关系是互补品,则此弹性小于0.

 

供给弹性是指随着价格变化,supply如何变化。

算法:

供给变动百分比除以 价格变动百分比

 

税收是针对买家卖家双方征收的。

税收使得市场均衡价格被拉高,交易量被拉低。

税收使得total welfare降低。

降低的一部分变成了税收,还有一部分是deadweight loss,无谓损失。

 

买家和卖家都交税,但demandsupply分别的弹性不一定相同。

较缺乏弹性的一方多交税。

例:

针对奢侈品女包,demand弹性非常大;supply方的厂家,由于受到规模的限制,supply弹性比较小。

综合结果是卖家交了大部分税,而买家只交了一小部分税。卖家为了弥补损失,基本是把这些损失施加到了工人身上。

 

进口的由来:

针对某件相同的商品,国内市场有一个均衡价格。

若在其它国家也存在这个商品,并且存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则国内市场会被干扰。

消费者会比较乐意进口购买这个商品。

所以国内的商品均衡价格会因此被拉低,这样就在国内形成了shortage

这个shortage的量就是需要进口的量。

 

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就可能对外来商品征收关税。

关税提升了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降低了交易量。

关税形成了一部分国家税收收入,但也带来了deadweight loss.

 

国家也可以不收关税,只规定进口量,也就是quota

这种做法更不理想一些,因为国家没有收到任何收入,同时限时了交易量,也同时造成了deadweight loss.

 

Marginal Utility的意思是消费者每多买一个东西,可以获得的satisfaction.

MU一定是递减的,例子参考吃面条。

 

理智的人不仅考虑MU,也考虑自己手里的钱。

所以MU/P的值更值得参考,意思是每一块钱可以带来的satisfaction.

 

当消费者面对2种商品做购买选择时,应当参考谁的MU/P比较高。

直到两个商品的MU/P的值相等时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