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话与说话

 汐钰文艺范 2018-06-09

  在与人沟通交往方面,我基本属于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的那种笨,不过应该是能听懂话的。但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开始听不懂话了。

  毕业第三年,工作的激情持续高涨,很诚挚很务实且理由充分地找领导谈了自己的设想与建议。当时的自己,情真意切言之凿凿,满脸热切的期待。“我考虑一下。”领导听完后,说这句话时,一脸凝重眉头紧蹙,显得郑重其事,似乎他会每时每刻考虑这件事。回去后,一想到领导的神情,感觉那无比高尚的梦想似乎立马就能开花。

  一周快过去了,不好意思问,每每远远地瞧见领导,就硬按住欢喜的心,给自己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等等”。一个月过去了,有点心急有点憋不住了,每每远远看见领导就想冲过去问问,可还是说服自己“领导考虑需要时间,急不得”。三个月过去了,感觉不是“静待花开”,而是怕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遂鼓起勇气迎着领导走过去,怯怯地问:“领导,那事,咋样?”领导一脸疑惑道:“啥事?”我立马崩溃。

  那晚,瞅着天花板想了足有一个晚上,才明白领导说“我考虑一下”的意思是说,“你可以走了”。

  这件事对我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多年,我不再找那位领导说任何事情,我也不再给别人说模棱两可的话来误导。

  十年前,完成一个课题需要查找资料,记得一本书上有翔实的资料,想起一个朋友有那本书,就打了电话。“没问题,回头叫人给你捎过来。”朋友答复得干脆而爽快。心想两个单位不远,我们彼此都熟悉的人也很多,关键是这些人还经常在两个单位间走动。心就放下了,好像书已经到手了。等了几天,往来的人见了好几个,没人带书给我。又打电话过去,还是“没问题,回头捎过去”。好在我开始赶别的部分,可以等。又几天过去了,就剩下需要补进那本书里的资料了。书还没捎过来,已经十多天了。我急了,不用你回头,我“回身”找你吧。我去了她的单位,听她一说才知道:书没在单位,还在家里,还在家里不知哪个地方,得容她回去好好找找。我回头直奔书店。

  那天,我满脑子都是“回头”这个词儿,才感觉到那个“头”大到无边,想调转方向回一次怕是地动山摇吧,故轻易难回。我误解了她的“回头”,以为是“立马”是“尽快”,结果却是“等想起了,等有空了”。这件事对我的教训是:我断然从自己的语言字典里彻底删除了也曾如此使用的“回头”二字。以己度人,有助于做人。

  去年,突然间想看茨威格的作品,还在办公室情不自禁地说了出来。一旁酷爱看书的赵姐说:“记不太清,我要是有,拿给你看。”跟赵姐素无交往,更谈不上施惠于她,她也不过随口说说而已,能抱什么希望?谁承想,晚饭后在小区花园里溜达,接到了赵姐的电话,说她就在我家楼下,送书来了。小城,即便说不大,也没人从城南走到城北散步吧。赵姐是骑着自行车过来的。“怕你急着看,从我妹那里要过来的。”书给了我就离开了,没有多余的客套。

  那晚我倒没有看书,想了赵姐,沉默,朴实,不说大话不放空话。“要是有”在她那里,就是“尽量找”。这件事对我的触动是,有可能的话,尽量给人以帮助。

  至今,我还经常会听到一时没听明白的话。好在,没学会听话,倒学会了说话,顺便也明白了“说”跟“做”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