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冷泉 【19】冷泉亭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特别喜欢这个地方,特地撰写了《冷泉亭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唐时冷泉上有5座亭子,除冷泉亭外,原来还建有“虚白”、“候仙”、“观风”、“见山”四个亭子,均为前任郡守所建。按白居易的说法,“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亭内原有匾额“冷泉”二字为白居易手书,“亭”字为苏轼续写,现已不存。亭内现匾额“冷泉亭”,陈进跋,郭化若书。 亭上有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国画家、书法家许麟庐书。因为此联写得很有意趣,后人作答也大有人在。清代湖北督粮道、盐运使、按察使金安清说:“泉水澹无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觉;峰峦青未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 清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升泰说:“泉在山中,自是清流甘冷落;峰高世外,孰从飞去悟来因?”仿佛熟视无睹,无所用心。清代名将左宗棠的联句似得禅理:“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本自佛家经典,有一种超凡入胜的韵味。范抡选则谓:“洗热肠,泉是冷好;卫净土,峰特飞来。”把把淙淙冷泉人性化了。 更有趣的是清末国学大师俞樾一家也为此争论不休。俞樾先作:“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妻则称不如:“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实异曲同工,同归于虚幻空灵。后数日,其女返家,谈起冷泉亭觅联之事,女沉思良久,笑道:“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寻根究源,查到了治水的夏禹和拔山的项羽身上,寓意特别深长,俞樾也自愧不如:“不禁襟袖之淋漓也”。现亭内楹联引俞樾夫人句,著名书法家、军人李铎书。 历代还有许多咏冷泉的诗,宋人林稹《冷泉亭》诗曰:“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王镃说:“天风吹断树飘声,耳洗灵泉得隐名。流到元嘉河路变,宋时恐失晋时清”锋芒毕露,发人深省。 冷泉亭的名人题联还有很多,杭州知府、浙江大学创始人林启题:“菩萨也具热肠,泉水何尝着意冷;世界分明实地,此峰怎见是飞来。”清末民初书法家赵铁山题:“山峰且有飞来悔;泉水偏从冷后传。”清代诗人郭昆焘题:“近壑定胜境重新,门前峰列如屏,未必飞来不飞去;优游若昔,享畔水清可掬,漫论泉冷与泉温。”复旦大学教授黄霖题:“常恐峰来更欲去;不愁泉冷无热时。”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魏寅:“不必问泉冷何时,舀一勺煮沸沏茶,便算此行有幸;毋须考峰来甚处,看几眼腾飞架势,可云这次不空。”……,还有很多,很多。现冷泉亭正面的楹联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意为: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该联出自王维《过香积寺》。 【20】壑雷亭
亭中前人吟咏颇多,有“雷不惊人,在壑原非真霹雳;泉能择物,出山要有热心肠。” 时庆莱题,陆定一书,意在言外。“利欲纷驰,脚下安知万丈壑;偷心未尽,眼前听取一雷声。”稍寓讽谏。“飞瀑渟泉,迹在名山偏耐冷;巨雷纵壑,心如止水总无惊。”畅抒恬淡之情。而许应荣所题:“飞瀑欲凌空,远度峰头作霖雨;出山能泽物,先从壑底起风雷。”志在千里,毕尽冷泉风光。 亭内有查亮采题楹联:“飞瀑欲凌空,远度峰头作霖雨;出山能泽物,先从壑底起风雷。”志在千里,毕尽冷泉风光。 亭内还有一幅楹联:“峰欲再飞无净土;泉甘耐冷有名山。”黄文中书。黄文中(1890-1946),甘肃临洮洮阳镇人,有“民主斗士、陇中才子”之称。一代楹联大家,杭州西湖的多幅名联均为他所题。该联是黄文中为冷泉亭作,不知何故,现被挂在冷泉亭旁边的壑雷亭。 【21】春淙亭 沿冷泉溪继续下行,在飞来峰理公塔对面的回龙桥上,由一座四角单层重檐攒尖顶亭子,为春淙亭。 春淙亭跨龙泓涧而建,其下流水淙淙。春淙亭初建于明代,旧时亭为木结构,位于飞来峰入口处的合涧桥。清乾隆八年(1745),灵隐寺住持巨涛义果将春淙亭由合涧桥移至此。太平天国时亭毁,光绪初重建。现亭为民国二十二年(1932)改建。春淙亭的亭名取自苏东坡诗句:“灵隐寺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