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装在基层,镀金图上位,这种不正之风必须狠刹

 埂溪书楼 2018-06-09


        2018年6月06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陕西:严防干部“混基层经历”》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年来,陕西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干部开展全方位挂职锻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挂职干部干在当地、学在当地、用在当地,有效防止了干部“混基层经历”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于是在此背景下,许多公务员积极到基层广阔天地增长才干,但同时也出现为了“攒”基层经历而“混基层”的现象。就像是为自己镀就的“金身”,有了这个“金身”,就可以为升迁“加分”,提拔重用也便顺理成章。这些干部成了名副其实的“镀金干部”,混基层干部不仅破坏了公平正义的选人用人环境,更伤了干实事基层干部的心,因此必须狠刹基层干部混经历不正之风。

        一是打好思想“预防针”必须通过学习教育,让基层干部知责明责。基层干部身在基层一线,是落实工作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位子不高但责任重大,对于想混基层经历的干部要打好思想的“预防针”,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贯彻,教育引导基层干部运用党的先进理念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精神追求,坚决破除“混”的思想和理念

        二是构筑制度“防火墙”,基层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混经历”干部的管理制度制订,制度考核。完善考勤、汇报、督查、考核、奖惩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假装在基层”的干部划黄线、亮红线、明底线,要给混经历的干部加压,让他们挑重担让“虚挂”为“实干”,让”混经历“干部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基层一线淬火、锻打甚至燃烧。

       三 要强化监督“紧箍咒”;加强对“混基层”干部的监督工作,基层党委负主要监督责任。主要以群众打分为主,同事打分为辅。组织人事干部对于要提拔的基层干部,在提拔之前深入干部服务区域,随机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对于干部的评价和认识,作为重要参考。同时,对于锻炼部门的其他同事发放匿名问卷,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实际情况,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务实,工作能力是否高效有序,工作成果是否显著,作为选拔的参考依据。

      截至目前,中央单位挂职干部期满留陕工作5人,挂职干部期满一年内提拔厅级岗位4人,挂职期间协调推进各类项目1290余个,先后有70余个县(市、区)与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县区结成友好县区,实现了互帮互促、共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