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是打呵欠?别大意,可能是病!

 H珠Q 2018-06-10

我们为什么打哈欠?真是因为困倦了吗?





作者 | 荣荣

来源 | 医学界


 


人人都会打哈欠,感到疲劳时尤其如此,这似乎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动作。


打哈欠不仅提醒我们该睡觉了、该打起精神了,还可能提醒我们该小心点了!因为某些情况下,频繁打哈欠可能是不正常的。


比如明明睡眠充足却是还是止不住打哈欠,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症有关,也可能是颈椎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症状,还可能预示着体温的升高。打哈欠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的先祖可能因为不会打哈欠就“狗带”了。


近期研究人员发现,打哈欠可能还预示着偏头痛的发生。


在一项对长期偏头痛患者的横断面研究中,45.4%患者表示在偏头痛发作期间反复打哈欠,而11.2%发生在偏头痛的先兆阶段,24.2%发生在头痛期间,10%发生在先兆期和头痛期。



“许多症状可能伴随或先于头痛发生。偏头痛的非头痛症状,如打哈欠,可能被其他症状掩盖。而患者也可能把打哈欠归因于睡眠不足或咖啡因摄入不足。”来自梅奥诊所神经内科的Juliana H. VanderPluym博士表示。


对于偏头痛患者,打哈欠或许是个很好的疾病预兆,但对于普通人群呢?我们为何打哈欠?


事实上,我们目前还没有证据可以指出打哈欠的确切目的。


疲惫、发烧、压力、药物、社交或其他心理因素都会导致我们打哈欠,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情况还有些不同。


 一、关于打哈欠的几个假说 


1.帮助我们醒来


国外曾发生过这么件事:陪审员因在法庭上打了个哈欠,被法官当庭罚款1000美元。



为什么打哈欠被认为是一件糟糕的事?因为大多时候哈欠是随着无聊、困倦、疲劳而增加的,这就是打哈欠的唤醒假说。


人类的一个哈欠大概持续6秒,同时还可能伴随拉伸行为或其它运动的增加。由于睡眠压力的增加,做点“小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瞌睡。


打哈欠时耳朵的特定肌肉(鼓膜张肌)也被激活。这导致了耳膜和听觉的运动范围和敏感性重新设置,增加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观测监控能力。


话说,为什么打哈欠会流泪?因为打哈欠调动起来的面部运动挤压了泪腺。


2.给大脑降温


打哈欠时我们一般不自主地张大嘴深呼吸,把冷空气吸入嘴里,从而冷却进入大脑的血液,给大脑降温,保持大脑的健康和清醒,这就是温度调节假说。 



横轴为温度,纵轴为打哈欠次数;研究表明20℃上下似乎是打哈欠的最佳温度,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哈欠的次数都下降。


在发烧时我们常会看到哈欠次数增加,表明身体变暖和打哈欠是有关联的,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它能降低体温。


3.保护作用


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都可以观察到打哈欠行为,打哈欠似乎是一种古老反射活动。


在我们还生活在野外、处于社会动物的阶段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因此群体中的一部分就会出来担当“哨兵”。


根据对其它动物的研究,我们发现当个体处于较低警觉状态时就会打哈欠或做伸展运动。从而提醒其他同伴:我状态不好了,需要休息,你们得出来替我。


有没有不打哈欠的种群呢?在人类进化的最初阶段应该是存在的,但“哨兵”昏昏欲睡的群体与时刻处于警觉状态的群体,谁更容易躲过危险是显而易见的。


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法则留下了“打哈欠”基因。


 二、打哈欠,与多种激素相关 


刺激下丘脑中含有催产素神经元的特定区域会导致啮齿动物的打哈欠行为。催产素是一种与社会联系及心理健康相关的激素。将催产素注射到脑干其它区域也会引起打哈欠。


帕金森患者打哈欠的频率不如其它患者,这可能与多巴胺水平低有关,而多巴胺替代物会增加打哈欠频率。


另外,皮质醇,这种随压力而增加的激素,在切除肾上腺(皮质醇产生部位)后,哈欠也能被阻止。这表明压力可能也在引起哈欠中也起着作用。


 三、太感性,更容易打哈欠 


研究人员曾扫描过容易发生传染性打哈欠人群的大脑,发现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被激活。这一区域与决策有关,对此处的破坏也与移情(类似于将心比心)的丧失有关。


这种移情作用使得打哈欠似乎成了一项群体性活动。看到旁边的人打哈欠我们也会打哈欠,甚至看到打哈欠的图、文字、想到哈欠都会引起我们打哈欠,这就是所谓的传染性打哈欠。


虽然不能反过来说同理心少就传染性打哈欠少,但研究发现在自闭症谱系障碍以及高精神病倾向的人群中,传染性打哈欠也会减少。


别人打哈欠时我们也跟着打哈欠。



主人打哈欠时宠物也跟着打哈欠。


所以看到现在,你打了几个哈欠?


参考文献:

1.Jjm M, Gallup A C. Why contagious yawning does not (yet) equate to empathy[J].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80:573-585.

2.https:///health-check-why-do-we-yawn-and-why-is-it-contagious-94732

3.Guggisberg A G, Mathis J, Schnider A, et al. Why do we yawn?[J].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0, 34(8):1267-1276.

4.Massen J J M, Dusch K, Eldakar O T, et al. A thermal window for yawning in humans: Yawning as a brain cooling mechanism[J]. Physiology & Behavior, 2014, 130(6):145-148.

5.Senju A, Maeda M, Kikuchi Y, et al. Absence of contagious yawning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Biol Lett, 2013, 2013(6):706-708.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