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别教四门者: 即是观别理,断别惑,不与前同;次第修,次第证,不与后同。
《大经》云:“闻大涅槃,有无上道,大众正行。”发心出家,持戒、修定,观四谛慧,得二十五三昧。事相次第,不殊三藏,但以大涅槃心导于诸法,以此异前;渐修五行,以此异后,故称为“别”。
言四门者 言四门者: 观幻化见、思,虚妄色尽,别有妙色,名为“佛性”。《大经》云:“空空者,即是外道。解脱者,即是不空,即是真善妙色。”如来秘藏,不得、不有。又,我者,即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佛性。《如来藏经》云:“币帛裹金,土摸(模?)内像。”凡有十譬等,即是有门也。
空门者:《大经》云:“迦毘城空,如来藏空,大涅槃空。”又云:“令诸众生悉得无色大般涅槃。”涅槃非有,因世俗故,名涅槃有。涅槃非色、非声,云何而言可得见、闻?即是空门。
亦空亦有门者:智者见空及与不空。若言空者,则无常、乐、我、净;若言不空,谁复受是常、乐、我、净?如水、酒、酪、瓶,不可说空及以不空。是名亦空亦有门。
非有非无门者:绝四离百,言语道断,不可说示。《涅槃》云:“非常、非断,名为中道。”即是其门也。 如此四门,得意,通入实相;若不得意,伏惑方便,次第意耳。《涅槃》名为“菩萨圣行”;《大品》名为“不共般若”。此皆是别教四门意,非今所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