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从勤中来,静从动中来,乐从苦中来

 徐你一世 2018-06-10


  • 闲,要从勤中得来。

《格言联璧》曾道:“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

世间最让人受用的,是闲暇,是可以或坐或卧,或行或歌,没什么事等着你做。

但这闲适,却要从勤勉中得来。

《格言联璧》中也说,“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

人活着,必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事。

若不勤着去做,哪里来的闲?

只怕是偷来的“闲”,是懒,是拖延,是怠惰。

书中又道,“若一懈怠,诸事都废,方寸中定有许多牵挂,何处讨个闲来?”

只要人懒了、心懈怠了,必定许多事没去做,或没做完、没做成。

即使身子舒适地窝在沙发里,心里也不免挂着。

身体再闲,心若不闲,哪里是闲?

是“困”才是。

而且,人若太闲了,容易产生种种妄念。

我们常说“闲得发慌”,就是这个意思。

《菜根谭》中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便很无聊;

无聊得久了,心就空荡荡的;

心空荡久了,就会发慌,会胡思乱想。

人一旦胡思乱想,就极易被自己的念头纠缠。

星云大师曾在书中提到,有位企业家曾说:

“以我现有的财产,即使我一天用十万元,我活过一百年,也用不完。我有很多钱,可是我还在工作,我是贪得无厌吗?不是的,我是以做事业来打发时间。”

星云大师说:

“他这段话,使我们了解,人唯有在工作里,生命才有办法安住,人活得才有意义。没有工作是很无聊也很乏味的。”

闲,虽然难得,但是勤恳奋斗中得来的闲,才真正令人安心、充实,真正有意义。

而一身疲惫后的恣意、松弛,也往往更加滋味悠长,让人分外闲适,格外知足。

  • 静,要从动中修来。

《菜根谭》中说:“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

心学大师王阳明,便十分强调静。

他要求弟子静坐,以修心、静心。

又说,“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

但是,即使这样强调“静”的王阳明,也极为反对一味好静。

《传习录》中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

他告诫弟子,修静,要“到事上去练”,否则就是“坐枯禅”,遇到点事就乱了。

身旁无人,眼前无事时,要静,容易,许多人都能做到。

但在人群之中、临事之时,内心还能保持着清静、冷静,才是真正的静。

明朝的理学大师吴与弼,每天早晨很早起床,不停劳作。

他告诉弟子,上天赐人一副躯体,是用来实践的,不是坐在那里空想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时,都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若修静只是坐在那里庄敬持守,甚至受不住一丁点热闹场、纷扰境,是不可行的。

修静,应当修到“动时的心,就是静时的心”,时时清静沉着,临事不乱。

  •  乐,要从苦中享来。

只因乐得多了,就寻常了,食之无味。

但在苦中得到一丝的乐,都会感到十分的甜。

所以,乐虽好,却似乎也不能过多,不可尽情享乐。

否则,原本能带给我们极大快乐的东西,也会失去它的魔力了。

当然,更不可只要乐,而不要任何的苦。

甚至于,为增加快乐的强度,不妨逼着自己吃些小苦头。

譬如早起,譬如节制饮食。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也曾说,“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有苦有乐,从苦中享来快乐,才是让人安宁的,才是最为快活的,才给人最为浓郁而长久的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