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第一颗外星球的人

 铁血老枪 2018-06-10

今天,发现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对于我们来说已司空见惯。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几十年前,寻找系外行星的想法还被认为是近乎疯狂。许多人曾经怀疑,拥有数颗种类不同行星的太阳系,在宇宙中也许是个异数,没有证据表明其他恒星系也会如此。再说,即便那里存在行星,它们也太小、太暗了,被它们所环绕的恒星的光芒所掩盖,而无法被我们探测到。所以,如果有谁决心去寻找系外行星,不但无法获得科研资金,还要拿自己的声誉去冒险。

发现第一颗外星球的人

但是,随着第一颗系外行星的发现,这一局面被改变了。迄今为止,被证实的系外行星已超过3500颗,而且数量还在攀升。改变这一局面的是两位瑞士天文学家。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他们的故事。

捕捉恒星的微小“摆动”

事情还得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戴狄尔·奎若兹还在瑞士日内瓦大学攻读博士。他的导师是米歇尔·麦耶。麦耶是分析恒星光谱的权威。他曾经研制出一种光谱仪器。当一颗恒星附近掠过一个较大的天体时,恒星光谱的微小移动能被这种仪器捕捉到。例如,在一个双恒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绕着共同的质心转。一颗恒星在其伴星引力的作用下,径向速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在光谱上表现为光谱的周期性移动。而这种光谱仪就能检测到光谱的微小移动。

当奎若兹在读博时,麦耶正在参与建造一个更加灵敏的装置。“麦耶想找个人参加这一项目,而我恰好喜欢建造点什么,于是事情就这样开始了,” 奎若兹回忆说。

起初,新的仪器仅能识别最低至每秒50米的径向速度变化。此后,奎若兹开发了一个软件,把精度提高到10米/秒。这让他们大喜过望,因为这一精度具备了探测太阳系外巨行星的条件。

麦耶和奎若兹选择了到那时为止没有被人关注过的100颗恒星。他们知道这是一项耗时的工作,打算收集十年的数据。1994年5月,麦耶向奎若兹交代工作后,就去夏威夷度假了。

异常预示着存在一颗巨行星?

1994年7月,奎若兹第一次开始观测距离地球50光年的一颗叫“飞马座51”的恒星。到9月,他意识到数据有些异常。这颗恒星的光谱移动让他很困惑:如果它来自一个双星系统,移动似乎太小;如果是由行星引起的,移动似乎又太快。奎若兹担心软件上出了错。有一个星期,他试图在软件中找差错,但没找到。他当时很恐慌,但没向任何人透露这一“坏消息”。

奎若兹一边继续跟踪观测,一边想观测其他恒星,看看是否也存在类似情况。结果是没有。这就进一步排除了程序出错的可能。他承认,这种无法理解的移动是真实存在的,但他还是不敢告诉正在度假的麦耶。

1995年1月,绝望中的奎若兹想出一个自己都认为是牵强的解决方案。他设想:倘若存在一颗巨行星,只要它距离母恒星“飞马座51”非常近,公转周期非常短,就能解释光谱为何移动这么快。但这违背了一个天文学“常识”。因为行星形成理论说,巨行星不可能在离恒星很近的轨道上形成;比如太阳系的气态巨行星木星,就离太阳很远,需要12年才能公转一周。

但是,奎若兹把这条“常识”推一边,还是按自己的思路工作下去。他通过数据拟合发现,如果这颗巨行星的公转周期是4.2天,就能完满解释观测数据。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这颗巨行星距离恒星“飞马座51”,比水星离太阳还近!

没错,是一颗系外行星!

兴奋的奎若兹把这一结果传真了给麦耶。他这样写道:“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一颗质量相当于木星,但公转周期只有四天的行星。” 麦耶不信,吩咐他继续跟踪,直到他回来。

1995年4月,救苦救难的师父终于从夏威夷回来了,但“飞马座51”已转到了南半球的天空,要等到7月才能恢复观测。7月,麦耶连续观测了四个晚上。第五个晚上,他终于对奎若兹说:“看来我们是找到了一颗行星。尽管按理说它不应该是,但它确实就是。”

8月,他们共同起草了一篇论文,投给《自然》杂志。奎若兹记得当时有点提心吊胆。他知道,他在本领域内还是一名无名小卒,只要论文里有一个数据错误,就会断送他的职业生涯。

到了10月份,《自然》仍然没有接受这篇论文。他们干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与会的一位听众当即打电话给一位寻找系外行星的权威人士。这位天文学家对“飞马座51”连续观测了五个晚上,收集到的数据也支持奎若兹和麦耶的结论。11月,论文终于发表了。

但即使这样,许多天文学家对这一结论还是抱怀疑态度,而且怀疑持续了多年。直到1999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天文学家以无可辩驳的数据证明,他观测到另一颗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大家才开始接受这一事实:系外行星的确是存在的,而且现有的观测技术就可以发现它们。如今,单单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发现了2300多颗系外行星。作为开创者,奎若兹和麦耶至今依然工作在这一领域的前沿。

系外行星的发现证明,在拥有行星的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太阳系也并不特殊。目前唯一可以自夸是,它拥有宇宙中唯一已知的生命。但随着天文学家开始搜寻系外行星大气中的生命迹象,这一特殊地位还能维持多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