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躲开这六个歌唱误区,让你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我的好文好图 2018-06-10


自第三届北京中老年声乐大赛开赛以来,报名人数与日俱增,选手们用歌声挥洒热情,已献上了数百个精彩的作品。


但是由于部分参赛者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声乐训练,选手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只要这些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就不会影响后期的学习和发展。


但是如果不能及早地意识到问题,任由其发展,可能会致使声乐学习的脚步停滞不前。


对此,我们总结了声乐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模仿误区

声乐中,完美的音色需要通畅的管道、气息的支撑,横膈膜的良好控制,以及身体各部分的良好配合。很多声乐的初学者会模仿他人的声音,模仿他人的音色可以帮助一些初学者迅速找到歌唱感觉,但是因为存在骨传导,初学者听到自己的声音和一些歌手的声音十分相似,而实际上,初学者发出的声音是不够科学的,一些细小的问题是自己注意不到的,如果没有人纠正,长此以往就会使初学者产生唱歌用不上气息,嘴巴不能完全放松,唱歌时各部分状态不统一的恶果。



颤音误区

基本上所有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都会听许多声乐作品,作品中歌者高亢嘹亮的嗓音和圆润的颤音都非常吸引人。一些声乐初学者急于拥有颤音,会自己抖嗓子模仿颤音,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一旦产生很难纠正,并且后期还会因为抖嗓子的坏习惯导致用不上气、声音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很难解决。初学者应该知道,颤音的产生是由于气息的滚动,是自然的,不是嗓子的抖动产生的。这是需要老师指导的,从老师那里得到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声音。



音色误区

很多声乐初学者注重声音音色的嘹亮,尤其是学习民族唱法的初学者,追求甜、脆、亮,初学者从自己的听觉中会感受到,自己挤着嗓子唱的时候声音很亮,实际则不然,追求亮的音色应该首先思考如何用气息支持自己的声音,没有气息的支持和声带拉紧的作用,声音是不可能真正透亮的,其次就是声音要挂住哼鸣的位置,可以找自己的老师,唱给老师听,以规范发声技巧。



状态误区

很多人在唱歌的时候都会有某个瞬间有比较好的状态,一般有了这样的状态很多初学者都觉得那是偶然,觉得这样的状态却不容易持续,其实在某一个瞬间有了好状态就是要进步的前兆了,但是这个好的状态需要记住和保持。



心理误区

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功底,丰沛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演唱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很多声乐学习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平时感觉很好,状态也不错,但是一上台,心理紧张,气息上浮,甚至是手脚发抖,导致实力无法完全展示。



身体误区

很多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因为不了解正确的发声方法,会不自觉地在身体某个地方使劲,导致力气没办法用在正确的地方,唱出来的声音或者过于挤,或者过于虚弱。还有一些初学者,记住了老师说的放松,所以就完全放松,哪里都不使劲,以至于声音绵软无力 。

声乐是一门很抽象的学问,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初学者应多体会、多感受,找到属于自己的最舒服的状态才能唱出属于自己的音色。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这些误区,了解最规范的技巧、最有效的进步,甚至在比赛中得奖呢?

崔宗顺老师根据多年的舞台演唱及教学经验,加以新颖的歌唱培训理念和超强的范唱优势,本次将特别针对中老年声乐大赛参赛者,进行专业系统的声乐培训。让你的歌唱技巧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

此外,凡报名声乐课的朋友,可免费获得原创大型交响声乐音乐会---《长城》门票一张,音乐会将于2018年6月12日晚19:30在民族宫大剧院隆重举行,票数有限,先到先得!抢完即止!

原创大型交响声乐音乐会节目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