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湿疹病变首见于耳廊,渐次侵及外耳道及耳廊周围皮肤。急性者觉耳部灼烧、发痒,渐感疼痛。如侵入外耳道,则有耳鸣、耳聋等症。伴有局部疼痛、发痒,多烦躁不安,夜不成眠,耳部皮肤红肿,显现脓疱及糜烂处,渗出黄/色液体,干燥后形成黄痂。外耳道积有稀薄脓液,皮肤红肿,鼓膜充血。 偏方一:皮肤糜烂者,可用次醋酸铅液敷伤,或将患处洗净后撒用甘汞粉剂。分泌液不多者,宜先清洗脓痂,然后涂抹5%白降汞软膏或5%氧化锌软膏。外耳道之脓液、脓痂,亦宜清除,后用40%硼酸酒精洗净擦干。 偏方二:煅石膏60克,白芨面30克,密陀僧21克,上轻粉15克,枯白矾9克。 制法:上5味共为细末。 用法:临用时以香油或凡士林调成50%软膏涂疮上,如有脓水淋漓者,可由药粉干撒疮面。每天涂搽3~5次。 注意事项:①忌用温水和肥皂水洗患部;②忌食鱼虾、辛辣酒类食物;③室温不宜太热大冷,忌风吹日晒;④如系慢性湿疹再加红粉9克共调。 偏方三:猪蹄甲1双,明矾适量。 制法:将明矾研末,装入猪蹄甲内,令满为度。以草木火烧存性,待冷,研细末收贮瓶中。 用法:用温开水将患处洗净,取香油适量,将药末调成糊状,涂患处,1日2次。 偏方四:轻粉10克,穿山甲10克,铅粉10克,黄丹10克。 制法:将轻粉研细隔纸微炒,山甲用砂炙透,黄丹水飞晒干,然后与铅粉共研细末,瓶贮备用。 用法:先将温开水洗净患处,取净香油适量将药末调成糊状,每日2次,涂搽患处。 转载保留链接,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好人好运,谢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