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在隆德县的德顺军(州)

 zqbxi 2018-06-10

民国二十四年《,新修隆德县志》付印其,《序》文中第, 一句话就是隆德县﹃历史最短,宋以前无事可述﹄。一个属于黄河流域中游的地方竟,在历史长河中无史可溯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古地名考证的失误,使隆德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被抹掉了。

建在隆德县的德顺军(州)

◇隆德被弄丢的270年历史

本来,隆德县的历史亮点在北宋至金代。西夏建都立国后,这里处于宋、夏之间的军事前沿。1043年,北宋在陇干城置德顺军,级别同下州。领县一:陇干县。1130年,城池被金兵攻占,改为德顺州,辖陇干(治今隆德县城)、水洛、威戎、隆德(治今西吉县火石寨古城遗址)、通边、治平六县。元灭金后,才废掉德顺州,另置静宁州于甘肃境,而把隆德县迁到今地。

然而,从元代以后,所有的历史著述,都在地名考证上阴差阳错,把陇干城、德顺军、陇干县及金代的德顺州地名张冠李戴,定在甘肃的静宁,使隆德县在1014年-1284年间的历史,成为一片空白。1980年,我读蔡美彪的《中国通史》宋辽金卷,发现也有同样错误,于是遍查当时的史籍,终于找到铁证:

一是宋朝曾公亮所著《武经总要》。这是中国最早的军事百科大书,也包括军事地理。其中明确记载:德顺军,旧名笼竿城(即陇干城)。在六盘山外,大中祥符年间曹玮筑城。庆历初年建为德顺军。其方位是:“东至六盘山寨(今红军长征纪念亭)二十里,至瓦亭四十里;西至神林寨四十里。”神林、瓦亭这两个地名一直沿袭至今,前者在西,后者在东,距隆德都是20公里。将以上里程对照,陇干城显然在隆德而不是静宁。陇干,寓意为陇山主干,即六盘山主峰。

二是当时驿站之间的里程,文献记录都一致:瓦亭驿,西至德顺州驿为四十五里。而到甘肃静宁,已超过100里。

三是《宋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的记载,也与《武经总要》完全一致。

1982年,我写成论文《北宋三军城古址考》发表,将德顺军(州)这个地名考证在隆德县,并得到史学界的承认。1982年再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即把德顺军(州)改标在今隆德县城。此后,又在隆德城墙外发现德顺州广济禅寺塔《功德安藏记》,以实物证实了这个结论。

◇德顺军的抗金名将刘锜

找回了德顺军(州)这个古时地名,也找回了隆德270年的历史文化。在宋金时期,这里涌现了一批名垂青史的抗金将领。

《宋史·张俊传》说,张俊“与韩世宗、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也就是说,在当时世人心目中,抗金名将按战功排序,刘锜列第三。《宋史·刘锜传》共10页,洋洋洒洒近6000字,说他“字信叔,德顺军人……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箭法之准,无与伦比。牙门上的水斛(皮囊)盛满水,第一箭射中,水流如注;拔箭再射,立刻将漏洞堵住。宋高宗即位时,刘任陇右都护,与西夏交兵,屡战屡胜。西夏小儿啼哭,只要一吓唬“刘都护来”,马上止哭。金兵南侵后,刘锜转战陕西、合肥、京口、瓜州、濠州、扬州,与金兵数十战。其部众训练有素,英勇善战,号称八字军,使金兵闻风丧胆。金主完颜亮下令,有敢说刘锜姓名者,杀不赦。

刘锜最大的功劳是顺昌府(安徽阜阳)之捷。1140年,金统帅宗弼率十余万军进攻南宋,欲取南宋新都临安府(杭州)。刘锜率“八字军”两万人在顺昌堵截。金兀术又以铁骑十万来援。刘锜率部殊死拼搏,大败金兵,而且消灭其精锐“拐子马”队。金兵“弃尸毙马,血肉枕籍,车旗器甲,积如山阜”。这一战,成为宋、金交战的转点。从此以后,宋军转守为攻;而金兵节节败退。刘锜与张俊乘胜北渡长江,收复淮北。不久,刘锜在前线带病指挥战事,呕血数升而亡,享年64岁。

◇令金兵闻风丧胆的吴家将

“吴家将”的代表人物是吴玠、吴璘、吴挺、吴曦。玠为兄长,璘为弟,挺是吴璘之子,均为抗金名将。吴曦是吴挺之子,积功做到一品太尉。《宋史》载,吴玠原籍德顺军陇干城,即隆德人。成年后,为了守孝,才把家搬到父亲葬地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吴家将三代人与金兵作战数十年,最辉煌的胜利是三大战役。

一是和尚原之战。绍兴元年(1131年)初,金兵已攻占关中,下一步计划就是南下入川,位于宝鸡西南20公里的和尚原是其必经之地。吴玠、吴璘带领几千子弟兵,到和尚原扼守。金以骑兵为主;吴玠则训练出一支以强弓硬弩为主的“驻矢队”,专门对付骑兵。五月,金分兵两路夹攻和尚原。吴玠布置将士,利用山谷、怪石、险峡、古树,轮番向先到达的敌兵攻击。金军骑兵欲战不能,欲退无路,只好下马步战,却遭到熟悉地形的“驻队矢”轮番射杀,死伤无数。随后,金陕西统帅金兀术率骑兵前来复仇,又在夜间行军中了吴玠的埋伏,金兀术也中箭受伤,只好狼狈逃窜,将士死伤大半。此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宋军士气。

二是仙人关之战。仙人关位于陕西略阳与甘肃徽县交界的嘉陵江边,两岸绝壁千仞,控扼陈仓古道和嘉陵江水路,战略位置相当重要。绍兴四年(1134年)二月,金兀术及大将宗弼、刘夔,率十万骑兵来攻,不走陈仓古道,而是从铁山“凿崖开道”,以为出奇兵必胜。但吴玠用兵有道,率主力一万迎战,密令吴璘率兵轻装疾进攻敌后路。两军交锋八昼夜,金兵死伤惨重,大败而逃。战事结束,吴玠功高,朝廷授以特进,享受三司待遇,又授权节制川、陕各路军马。宋高宗派内侍到军前宣慰。但此时吴玠已得重病,只能在两人搀扶下听诏书。宋高宗闻讯,派御医驰往,吴玠已经病亡,年仅47岁。此后28年,吴家军在吴璘、吴挺父子率领下,在秦岭一线与敌兵长期对垒,使金兵主力入川的计划终成泡影。

三是德顺军之战。1130年底,宋德顺军守将张中彦兄弟献城降金。1162年初,吴璘已收复陕西路的十余州,便派部将姚仲去收复他的老家德顺军。但战事并不顺利,逾四旬而城未下。吴璘撤换主将,命其子吴挺在瓦亭与金兵恶战,阻挡敌人数万援兵,自己则亲临城下指挥攻城。吴挺也是员虎将,亲冒矢石,率众与金兵格斗,终于击溃援兵,然后西度六盘山,进至德顺军城外。金军防守德顺军城的士兵中,有很多是随张仲彦投降的当地人,看见吴璘,都喊“吴相公来了”,不忍放箭。在吴璘指挥下,经过8天飞石击火、云梯攀登,终于攻破城池。吴璘骑马入城,见“市不改肆,父老拥马迎拜不绝”。两个月后,金又调动十余万军队,强攻半月,无奈退去。 ■鲁人勇/文

(鲁人勇宁夏文史馆员,宁夏地名专家委员会专家。出版有《塞上丝路》《丝路宁夏段揽胜》《宁夏交通史话》《西夏地理考》等,合著《宁夏历史地理考》《中国丝路交通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