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宫顶级沉香”经典藏品赏析

 闲情偶的 2018-06-10

沉香,一直深受中国宫廷的喜爱,哪怕是出身于东北游牧民族的满清皇室也不例外,在200多年里满清贵族不但吸收、接纳看似充满汉文化色彩的沉香,而且更进一步推崇。据记载清宫每年都有大量的沉香使用,使得清代的紫禁城散发着悠远的香气。

清代延续了前代的“任土做贡”的进贡制度,沉香作为我国两广及海南地区的特产,每年都要向宫廷进贡一定数量的沉香。

如康熙时,广东布政司每年需解送沉香一百斤,到乾隆时广东布政司每年解送的沉香达到三百斤。除了土贡的沉香外,还有很多非土贡的沉香进入宫廷,这是因为清代宫廷节庆活动众多,地方官会在各类节庆活动时向宫廷进贡一定数量的沉香,如在三大节(元旦、端阳、万寿)进贡的沉香。而为了迎合宫廷的喜好,也有一些非沉香产区的官员会购买一些沉香进贡到宫廷。

清宫除了收取进贡的沉香外,还会派相关司员进行采买,以备使用,清宫内所用沉香皆由管理香料的广储司茶库司员负责采办交进。此外,一些皇商也会为宫廷采办一些沉香。如乾隆时总商洪充实在乾隆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共采买“上沉香九十八斤,用银三百三十两四钱,次沉香二十斤,用银十二两”。从整个清代来看,采买的沉香数量并不太多,且多集中在前期,后期囿于国家财力的限制,采买的沉香数量比较有限。

▲茄楠木雕小配饰,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对于上好的沉香更多偏向于制器为主,从雍正开始就已经有很多相关的档案记载,当有一件香木送入宫中,雍正就会请人来认看,认看若是件好香木,就会请人做成器,不好的就收入库房。这或许是因皇室贵族身份象征的体现。

此外,从文献记载中也可知道,清宫对这些沉香木异常重视,除见有“按香形式”“酌量画样”等希望不过度浪费材料的指令,“做完器后剩下多少香末,都要清楚记录有几两,之后还要收存起来”。上图展示的是一套清茄楠木雕小佩饰,工匠应是将做器后残余的沉香木片再次利用,雕成小鱼状,当中最小的仅1.1厘米,十多只沉香小鱼一字排开,好似一池水塘风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沉香藏品赏析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沉香多为茄楠香,即沉香的上上者。茄楠,又称伽南、奇蓝、琪楠、棋楠等。关于茄楠,明代文人文震亨《长物志》有详细论述:“有糖结、金丝二种。糖结面,黑若漆,坚若玉,锯开上有油。若糖者最贵,金丝色,黄上有线,若金者次之。此香不可焚,焚之微有膻气。大者有重十五六斤,以雕盘承之,满室皆香,真为奇物。小者以制扇坠数珠,夏月佩之,可以辟秽。” 

清乾隆六年杨维占“雕茄楠木香山九老”,长12、宽9、高1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六年杨维占雕茄楠木香山九老即是一件沉香雕琢成器的经典代表作。以整块茄楠木雕刻“香山九老”,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诗人白居易于洛阳香山,与八位七十岁以上致仕友人的文会场景。下方有“乾隆辛酉年小臣杨维占恭制”刻款,为广东牙匠杨维占,刻于乾隆六年。同时正面山壁刻有乾隆六年十二月之《题刻画伽楠香山九老图》,收录于清高宗《御制诗·初集》。此件正面按香材纹理斧劈浅刻出高耸山壁,将人物集中于山下,老者们或坐或站或提笔书壁,姿态各异,更有僮仆蹲坐执扇烹,山岩以侧刀浅刻短截,取香材天然形势不加斧凿。带染色象牙座。不仅材质珍贵,其雕工简约洗练,构图巧妙呈现形小象大的气势,为乾隆时期陈设器极精好之作。且据《活计档》记载,此件于乾隆七年时,配文锦匣,入乾清宫头等收藏。

雕茄楠木香山九老当初制作完成后,便被收贮在乾清宫中,列为“时做上等”。“时做”即为乾隆朝当朝所做之物,当中具代表性、质量优良者,才会被特别收贮在乾清宫中,并由皇帝品评等第。同样被收藏在乾清宫、同列“时做上等”者,尚有清乾隆雕沉香木上林图、清乾隆雕茄楠木螭虎龙尾觥等。

雕伽楠木螭虎龙尾觥,清乾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雕茄楠木螭虎龙尾觥高达26.5厘米,可见原料之大,不论古今都为难得。整器作青铜器觥状,器表浮雕各类龙凤异兽图纹,流以凤首装饰,雕琢极为细致。

沉香木雕牡丹花纹瓶,底径8、高29.2厘米,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整块沉香,取材料本身的纹理雕制而成,仅于瓶身腰部浅浮雕缠枝牡丹纹,有旧锦袱,为乾清宫所收藏,见于光绪二年《时做上等次等陈设档》,应为乾隆时所做。

沉香鞘嵌珠松石古剑,清乾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可见的沉香成器作品,除陈设山子、瓶、笔筒、如意,也有百什件内的小玩意儿。“百什件”,又称百事件,是清朝康熙皇帝以来对文物组合的一种说法。此款沉香鞘嵌珠松石古剑就是出自百什件,该件沉香用品超出了以往大家对于沉香用器的想象,这类东西在外面也很难见到。

▲茄楠木刻“囍”字朝珠,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茄楠木念珠,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今留存成器的沉香作品稀少,以沉香配饰为主,以上两件藏品以沉香做成的朝珠和念珠。沉香制朝珠的珠径大小有差、圆周有长有短,装配各异,但却无法确定是在什么场合佩戴。朝珠虽在《皇朝礼器图式》中有规定什么样的材质属哪些身份、哪些场合佩戴,但因为沉香制的朝珠不在此列,所以也无法确定佩戴的时间、地点。但很有趣的是可以看到一些巧思,像是在茄楠木刻‘囍’字朝珠上,工匠还在珠径1.25厘米的珠子上刻上‘囍’字,每粒都刻。另外一件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大臣和珅所进贡的茄楠木念珠。

▲茄楠木嵌宝荷花扁方,清,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沉香鉴赏
清宫的沉香饰品,也出现异材质结合的现象,如清茄楠木嵌宝荷花扁方即属一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众多清宫装饰品,多数无法确切断定年代。扁方为满族女性梳旗头(两把头)时所使用的大发簪,这件作品以沉香木为地,其上镶嵌翡翠、碧玺等宝石所构成的荷花纹饰,扁方四周又嵌有铜线,富贵非常。 

茄楠木嵌金手串附锡盒,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茄楠木碧玺手镯一对附锡盒,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锡盒盛蜜养香
使用沉香的同时,古人也有一套如何养香的诀窍。“居常以锡,合盛蜜养之,合分二格,下格置蜜,上格穿数孔,如龙眼大,置香使蜜气上通,则经久不枯。沉水等香亦然。”文震亨在《长物志》记载了时人用蜜养香的情况。难得的是,这次展览中也展出几件清宫养香的作品,情况与《长物志》记载一模一样。清茄楠木嵌金手串附锡盒以茄楠木雕成18粒珠子的手串,珠上嵌有金质“寿”字,另在佛头塔上嵌金蝙蝠,背云、坠角做成蝙蝠抱团寿造型,象征“福寿”之意。这件作品保留黄签,签上写有“正土茄楠香十八子”,并附锡盒一件,符合文献记载以锡盒装载沉香木的习惯。

茄楠木雕万事如意香佩,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茄楠木双面浅浮雕两柄如意,如意下方饰一卍字纹,两侧雕有柿子,寓意“万事如意”。

茄楠木雕万事如意香佩,长6、宽6.5、高1厘米,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茄楠木镂雕如意与八宝的犀角交叠,上面刻有“万”字,中间则为折枝柿子,寓意“万事如意”。串饰珊瑚珠、珍珠及绿玉,并垂饰绿玉花蝶坠及粉红碧玺坠角。


青玉镂雕香盒,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虽未有较大规模、仪式性的品香活动,但从档案记载可知,内府会将香料制成香饼、香丁、香片、香丸、香面或盘香、线香等,方便随身佩戴;
茄楠木雕万事如意香佩即以茄楠木雕成香牌,香牌装饰吉祥纹饰,上下搭配碧玺及翡翠珠饰。香盒与香佩同为随身携带之香玩意儿,香盒是将香片或香丁装入黄色锦囊,再放入香盒中供佩戴。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香盒多数仍保有黄色锦囊,袋中不乏当时使用的香丁、香末等。
清青玉镂雕香盒以青玉制成,层层镂雕花叶纹及蝙蝠等,香盒可以两面打开,非常漂亮。

▲铜胎画珐琅黄地番莲纹炉瓶盒组附收藏盒,清乾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炉瓶盒”套组,又称“炉瓶三事”,有香炉、箸瓶及香盒,瓶中摆放铲及箸,是古代焚香最基本的三套组。据悉炉瓶三事的出现应是在宋代,当时文人有“四般闲事”,点香即为其中一事。点香时,香炉置于中央,左右摆放香盒及箸瓶。高濂《遵生八笺》“焚香七要”中即包含炉瓶三事,且皆清楚写明要用怎样的材质为佳。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黄地番莲纹炉瓶盒组附收藏盒中,炉瓶盒为铜胎,三者皆为黄地,器表上以珐琅料描绘番莲花卉纹饰。清宫为其配匣,匣内甚至安装有按其造型所做的台座。 


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于《典藏·古美术》2018年6月刊。原标题:《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专访台北故宫博物院策展人侯怡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