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利包绕挖掘

 豆豆samuel 2018-06-10

文源:专利分析师  

作者简介:马天旗,国家知识产权局机械发明审查部轻工机械处副处长,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高级知识产权管理师;《专利分析——方法、图表解读与情报挖掘》、《专利布局》、《专利挖掘》等书主编。


当与竞争对手争夺同类产品的市场时,企业可以结合所在的产业位置、自身技术特长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或其组合进行包绕式挖掘。本期从产业链的上下游出发提出专利挖掘的策略。认真看哦!

1

上游方向的包绕挖掘

   一般来说,产业链的上游为整个产业的基础环节,掌握着更高的技术含量,下游产品的技术升级换代受制于上游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的技术水平。如果企业和竞争对手之前争夺的市场为中下游产品市场,企业可以向上游拓展延伸,进入到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在上游原材料或初级产品方向进行专利挖掘,占据竞争制高点,见图1


图1 围绕竞争对手核心专利上游方向的包绕式挖掘示意图

案例

伊士曼与陶氏的塑料瓶之争

20世纪80年代伊士曼公司发明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生产软饮料瓶的方法,并申请了相关包装材料和容器的专利(US4424242A、US4436895A),是PET瓶的基础专利。但伊士曼公司没有继续巩固该领域的专利布局,之后挖掘的专利仍停留在PET制品方面。陶氏公司很快抓住了伊士曼专利布局的漏洞,主动从上游发起攻击,先后申请了有关PET树脂的多项专利(JPS6152179B、US4543364),包括热塑性聚酯树脂、如何从废旧瓶回收PET树脂的方法,从上游原材料包围伊士曼公司的下游产品,如图2所示,并且陶氏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资产,最终使伊士曼公司在谈判桌上痛失获取巨大利润的商机,夺得了软饮料瓶业务[1]。

图2 陶氏的原料专利对伊士曼核心专利的包围


1.张建.Angiotech公司竞争优势的获取[D]上海交通大学,2006:14

2

下游方向的包绕挖掘

对于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涉及上游原材料产品的情景,企业可以在该产品的下游各个应用方向挖掘专利,比如将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和改性处理,转化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产品。据此堵住上游产品的出口,最终同样能够在竞争中获利,这种包绕挖掘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围绕竞争对手核心专利下游方向的包绕式挖掘示意图

案例

特安纶——好产品遭遇销售困境

特安纶和Nomex是A、B两个公司在芳砜纶领域的相似产品,市场趋同,而特安纶比Nomex在一些性能上表现更为优异,且成本远低于Nomex,对Nomex的市场前景构成严重威胁[2]

A公司已于2007年就特安纶产品申请专利“芳香族聚砜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及“全间位芳香族聚砜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直向湿法纺丝方法制备芳香族聚砜酰胺纤维带来设备占地多、纤维集束要求较高、纤维不均匀的缺点,A公司的方法设备占地面积小、丝束均匀,且所制得的纤维强度好、热收缩小,改善纤维的卷曲性能,增加断裂伸长,提高成纱可纺性。这两件申请中第一件是该技术的基础专利,第二件是在第一件基础上改进的核心专利,该核心专利被A公司通过《巴黎公约》途径进入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和欧洲地区,基本囊括了芳砜纶纤维产品的主要市场。

B公司面临这种竞争态势,在芳砜纶纤维产品本身上很难再做文章,其只能另辟蹊径。在考察到A公司产品即将产业化时,B公司陆续申请了有关芳砜纶纤维产品下游应用的多项专利族[3]对A公司的上述基本专利和核心专利形成包围,如图4所示。

图4 B公司不同应用方向专利对A公司产品专利的包围

由图4可见,B公司在芳砜纶纤维产品下游应用的多个方向上进行了针对性的专利挖掘,其权利要求范围覆盖了A公司特安纶产品的多个重要应用领域。依靠类似手段,B公司在特安纶纤维下游应用的多个方向——阻燃织物、过滤器、绝缘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爆管、输送软管等进行专利挖掘,对A公司的核心专利形成密集的包围圈,最终导致A公司的下游厂家为了避免侵权不敢购买其产品,使A公司的特安纶产品难以销售出去,芳砜纶纤维的市场几乎是B公司Nomex产品的天下。


2.贺化.评议护航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案例启示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141-145

3.杨铁军.产业专利分析报告——高性能纤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14-116




      高价值专利挖掘技能提升实战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