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台门故事:“沈锦记”的前世今生……

 cxag 2018-06-10


  初夏的一个午后,阴雨,微凉。

  从越城区八字桥走到广宁桥,这里的寂静仿佛有置身世外的感觉。走过记忆中最为熟悉的广宁桥,不由被眼前深不可测的巷弄再次吸引。无论来过多少次,广宁桥直街总是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今天记者的脚步并没有过多停留,就急匆匆赶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广宁桥直街58号。

  这里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沈锦记营造厂”的旧址,是清末民初绍兴有名的建筑商沈锦荣的家业集中之地,也是沈家百年沉浮的发源地。这座百年老宅位于广宁桥历史街区中段,距广宁桥、八字桥仅一二百米,距龙华寺800米,

  而现在,这里仅仅只是一个四合院而已。


  狭小民居:依旧有后人“留守”  


  核对着沿街的门牌,找到到了58号,不料,见铁将军把门。

  正向对面树下闲坐的一位老人询问,不远处一年轻人大声插话:“往这里走,那外面的一部分房子卖掉了,现在门在这一侧。”顺着他的指点,记者从一侧的公寓楼下拐入,小小的“广宁桥直街58”的门牌就挂在一处宽不到1米、高2米左右的门框边的白墙上,一扇木门已有年份,上面还挂着几只牛奶箱。

  闲聊后才得知,这扇门外侧的位置,是沈家旧居的园子,对面公寓楼也是原先园子的一部分。木门边当初有一口大大的水井,供一家人使用。

  从木门进入,还未与一位拄着拐杖坐在口子上的老奶奶打招呼,耳边马上传来野性十足的犬吠声,两只贵宾犬被关在天井内的一个铁笼子里,看见陌生人来了就一直狂叫。环顾四周,发现天井颇有些杂乱,一侧有一口井,其余的地方都堆满了杂物,几个石墩和一些石板被杂物压在下面。根据资料显示,这个四合院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院里平房、楼房共有20余间,白墙黛瓦,显得古色古香。

  这时候一位老者走出来,他是沈家后人——沈锦荣的孙子沈标程,今年75岁,目前整个旧居里“留守”的沈家后人就剩下他们一家三口,刚才指路的正是沈标程的儿子沈兴华。

  “我们沈家后人在这里就剩下两间屋子,住在这里的只有我们一家,另一家房子在,但不住这里。”站在院子里,沈标程感慨不已。


  旧址万余平方米,多数已捐给国家  


  出生于1944年的沈标程,在这个四合院出生、长大,现在依旧在这里养老,对房子的感情很深厚。“我出生的那一年正是我爷爷过世的年份。虽然我对爷爷的印象没有,但对他老人家的事迹却是很清楚的。”他站在门口说,一直到广宁桥社区那一带都有沈家的产业,街对面55号所在的位置是当时的厂区——木工做活的地方,58号原先是工厂的办公区,后来成了沈家的生活区,整个沈锦记规模宏大,仅工厂面积就将近1万多平方米。

   “我小时候就觉得当时的沈家非常富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坐在石凳上说,沈家木工是出了名的好,绍兴许多房子都是他们造的,包括当时位于铁甲营的兵营营房。他也不无感叹:“可惜的是后人没有把这门技艺传承下来。”

  四合院现在的天井只能看一片小小的天空,沈兴华说这里十多年前改建过,除了那些呈褐色的木板,与廊沿顶部那一根根圆形的杉木是“原装”外,其余都换过了,一些旧石板、石墩倒是依旧留在院子里,“有人来收,但舍不得卖。”沈标程的妻子这样说。

  沈标程说:“我一辈子都住在这个院子里,这里的变迁我都看在眼里。厂区和园子在上世纪60年代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我们沈家就留下一个四合院。”沈锦荣共有五子二女,后来陆续离开绍兴,目前分别住在上海、苏州等地。上世纪70年代,四合院分给了沈锦荣的五个儿子,在外地的几个儿子将分到的房子出售了,所以导致目前四合院里的别姓户主有六七户,反倒是沈家后人少了。


  百年沧桑,四合院上了“历史建筑名单”  


  这幢四合院建于晚清宣统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站在院子中央,记者发现这个小院虽然有点破败,很多地方却依旧保持着建筑的原样。那么多年过去了,墙壁风吹雨淋没有风化,杉木依旧如新,只有走近一朱色的立柱,才能看见上面斑驳的痕迹,见证着岁月对这个四合院的侵蚀,而被当做垫板的石板上刻的花纹,即使经历了100多年的风吹日晒,也依旧清晰可见。

  据沈锦荣的后人转述,沈锦荣自小聪明,后在一富家做工、被主人赏识,招为女 婿,开始从事建筑行业,实力渐渐雄厚,遂建立了庞大的沈锦记营造厂。因为对建筑颇有研究,所以沈锦荣造的房子在当时很有名气。沈家的这个四合院是沈锦荣自己选址并设计建造的,四合院天井里的地面用糯米混合高岭土铺成,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用的,这样的地面坚硬又不会开裂,保存久远。为了防止进水,他特意挑选了这个地势比较高的位置,这个四合院有很好的排水系统,中间天井四周的屋檐上都有排水管道,雨水接起来排入地下,变成井水,这就使得井水在干旱季依旧丰盈。在干旱的时候,沈家的这口水井是广宁桥居民排队打水之地,沈家人的厚道善良也很受称道。

  这样的设计自然让后人受益匪浅。1956年罕见的强台风袭击绍兴,因为旧时房屋的特性,一场台风吹倒了绍兴4000多间厂房、民屋,广宁桥上的民居也损失不小,但沈家四合院却没有受到影响。在众多居民受灾的时候,这个四合院成了一个最佳的避难场所,“当时来避难的有100多个人呢,我就是其中一个。”住在沈家台门附近的一位83岁老人听说我们在采访沈锦记,也颇有兴趣地上前提供线索。

  四合院的故事应该还有很多,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似乎不乐意多谈,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段已经远去的辉煌历史。今年5月份,绍兴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出炉,有153处传统建筑入选,沈锦记营造厂旧址也在其中。

 


来源:绍兴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