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的棚室蔬菜种植过程中,以螨虫、蓟马、粉虱、蚜虫等为主的小体型害虫逐渐成为令菜农头疼的问题之一。此类害虫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易隐蔽,杀灭起来相对较难。很多菜农反映,一遍一遍地喷药,可是效果并不好。那么如何来有效地防治这些小型害虫呢? 根据农药作用方式 多位一体防害虫 农药在杀虫方面的作用方式有触杀、内吸、熏蒸、胃毒等。触杀很简单,意思就是通过接触到害虫而杀死,很明显,这种药剂的缺点是喷到哪里哪里就起作用,它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内吸这种杀虫方式就不一样了,它可以被植物吸收,即使喷在某一部位,也可以随着植物吸收传导至其他部位起作用;胃毒是指药剂通过害虫口器和消化系统进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一般只能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金龟子等;熏蒸则是利用药剂挥发所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 当前,菜农在防治小型害虫时使用较多的药剂主要有阿维菌素、氟虫腈、螺螨酯、毒死蜱、烯啶虫胺、多杀霉素等,这些药剂的作用方式不同,菜农在选择时应注意。 上述几种农药对螨虫、蓟马有强的杀灭作用,但要做到虫、卵双杀,还须多种药剂配合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例如,在防治的时候,根据成虫为害高峰或产卵高峰,将氟虫腈与螺螨酯混用,来抑制成虫和卵的发生。喷用一到两次后可选择阿维菌素混毒死蜱等具有胃毒和熏蒸作用的药剂杀灭成虫。多种作用方式结合,防虫效果更好。 根据作用机理 轮换用药 我们一直提倡喷施杀虫剂要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轮换用药是指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而不是不同作用方式的药剂。不少菜农混淆二者的概念,误把作用方式当成作用机理,即使轮换用药后,害虫也依然杀不死。 作用机理是对害虫生理毒杀的原理,如破坏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其麻痹、痉挛、行动迟缓、呆滞、死亡等。杀虫剂多为神经毒剂,通过十几种作用机理进行杀虫。有的药剂是使得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而积累,不断和受体结合,造成后膜上钠离子通道长时间开放,突触后膜长期兴奋,从而影响了神经兴奋的正常传导,如有机磷杀虫剂等。有的药剂是影响神经膜上钠离子通道,但并不引起重复后放,反而阻断兴奋的传导,中毒昆虫不表现为高度兴奋,而是很快就产生痉挛并进入麻痹状态,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有的药是作用于GABA受体,或是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氯离子通道的激活剂,如阿维菌素。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一定要注意轮换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使用前要看是否与上次使用的药剂具有同样的作用机理,若类似则不可使用,若差异较大,则可选择1-2种混配,然后再结合施药时间、施药剂型、局部用药等防治效果更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