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会教育的家长,至少要懂得这一些

 儒学家风 2018-06-11

前段时间,到广州参加了汉学教育师资班的学习,也走访了一些国学教育的私塾学院。

离开教育线已经有十几年了,我是九六年取得中国第一批《教师资格证》的,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一份教师工作。

这些,不说也罢了。

离开教育线,并不代表自己就能离开教育,当一名合格的家长,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必需的。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全部的解决了我当一个合格家长的问题,学习《四书五经》,在传统文化汲取智慧,或许能更好的帮助到我。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从多数上看,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和一年级,差距都不是很大的,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每一年都会逐渐的拉开距离,多数孩子的成绩,可能会是一年级90多分,二年级80多分,三年级70多分,到了六年级,勉勉强强及格而已,然后更多的人到了初中就更不行了。

教育的知识,本来就是循序渐进,也顾及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为什么?优秀的学生越到高年级就越少?

很多人会说是每个人家庭教育的原因,当然,这个因素是有的。而我,却想先抛开这个因素来说说。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作为一个教育者,“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家访工作也做了,家长也配合教育了,但是,这个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存在,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了。

在这一次的汉学师资学习和走访国学私塾中,我通过对比,发现体制内的教育偏重于教知(知识),体制外(传统文化)的教育偏重于育人(性培养)。

或许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开始的时候,大家的本性都是相近的,后来每个人学习到的不一样,习性就慢慢差距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一年级的时候成绩都差不多,慢慢差距就拉开了,其实是每个人的习性先拉开,然后对知识的学习也拉开差距。举个方面:每一个学习好的孩子,都会有好的专注力,而每一个学习差的孩子,浮躁之气很重,这就是习性差距

传统文化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性“敬诚谦”,敬师敬学问敬人敬物,这是接受的基础,厌恶的方面,是谁也不会接受的。体制内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他,学生会学习好这个老师授的课,这是恰好契合到“敬”师能接受师授的理。

孩子不可能总是遇到他自己喜欢的老师。但是,人的习性是可以培养的,敬师的心识是可以种植的,感恩授自己学识的人,尊师重教成为孩子的习惯。

从浅易的来看,老师也喜欢教这样的学生,学生被喜欢也会形成大家互相喜欢的心识。到社会上,能敬老板的人,老板重点培养,能敬同事的人,同事会给予支持。

“敬”,为学业之基础,到社会上,是事业的基础。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名则诚矣。”《中庸》,人的智慧和能力,来自于专诚。一个人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可能连饭都没能吃好,不是漏掉电视的内容,就是吃不到真正的滋味。这个比较容易见到,人心不专诚,就比较难以自我发现了。我曾讲过一些比较优秀的课,很多学生听得太专注,觉得好像课才刚开始,怎么一下子就下课铃响了,这样的课,是比较有质量的。个别差生,每节课都是度日如年,心浮气躁,成绩很难有进步。越是心浮气躁,越是很难听得进学识,其实很节课都是精心设计的,用到以前的基础知识的很少,只要用心听,都是能听得懂的。不能专诚专注,再好的讲授,对他来说只是多了一份噪音罢了。


曾国藩小时候,有一个夜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直没能练习到能背诵。梁上的小偷都听会背了,最后小偷反而来背给曾国藩听听。

我原来一直觉得老天真不公平,给小偷那么高的天赋。后来想懂了,不是老天不公平,而是小偷总是干坏事,一心是专注干坏事的,一出差错,轻则挨打,重则坐牢,不专诚可不成。“诚则明矣!”智慧和能力就开发出来了,因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只要“诚”,就则“明”。所以你看,很多会干坏事的人,智慧(称作狡猾才对)都很高,干坏事的能力也很大。孔子教育我们对小人要敬而远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很难与小人斗,他们的狡猾和能力都很高,敬而远之,不触犯他们,远离他们,让老天去收拾他们,不要自己去自招损伤。

顺便说一下,很多人怕把孩子教得太好,变成老实不中用的人,就是看到坏人反而智慧高能力大。

坏人干坏事怕出差错,专诚已经是习性,当然狡猾和能力大,做好人后果没什么,谁那么专诚。所以,智慧、能力和好人坏人真的关系不大,是和习性“诚”才是直接联系。“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诚则明矣!”

现在的教育,会教人去做好人,不懂教如何当一个能人,以为教育了知识就是有能力了,其实知识,是由人的因素,才转化成为智慧和能力的。大家都是一样的九年义务教育,凭什么你就如此优秀?人的因素。

别纠结孩子给教做好人,就老实不中用了,把眼光放在修诚明智慧,哪有可能好人就会能力差。


传统文化教育孩子读一些蒙学的书籍,眼看口读手指心念耳听,一心专摄,根性好的孩子,一年下来,专诚的习性形成了,根性差的,三年也会有成。这样的孩子,以后读书的习惯就会专诚,诚就则明。

体制内的老师,可不会给你这样教,这还得你自己来培养。


《学记》中有一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错过学习的最佳时期,事后就勤苦也难以学成。早培养孩子“诚”的习性,关键也在于自己懂。很多学业优秀的家长,自己的孩子学业也早见优秀。并不一定是遗传的原因,人家懂得学,自然知道让自己的孩子怎样学。

输在起跑线上,那起跑线就是你自己,不是孩子。

每个在恰当的学习佳期,修为到“敬”“诚”的孩子,学习都不会差,最后一个问题来了:傲。孩子不懂傲是什么,如一个好的玩具,会拿到同伴中显摆。在知识上,显摆显摆倒是问题不大,只是习性养成,他的轻慢心就浮了。越是优秀的孩子,越会在这里翻跟斗。

我自己的孩子,在县一中读书,县一中,一般都是全县最优秀的学子就读的。有一次回家,和我谈到,读书天赋最重要,他班里的一个同学,最早到教室学习,晚自修最后一个走,成绩也是全级最后一名,听得出有点傲慢了。我告诉他,这个学生,将来会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大老板,而你,只能到他手下打工而已。一个人懂得扎实的做自己的事,将来到社会上就是可靠的人,而你,靠天赋,天赋比你高的人多的是,市一中,省一中,那一个不比你高?天赋可用而靠不得。曾国藩和小偷,谁的天赋高?谁的成就大?老老实实谦逊向这位同学学习,勤奋扎实这个是最靠得住的。

后来,孩子有一点谦逊,话也不敢说得太满了。

生之有涯学无涯,任何一个求学的人,唯谦受益。

体制内的老师,教育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那么,最可怜的就是孩子了,当了一个活孤儿,没有父母了,只是交多了一二个大朋友;体制内的老师,教育家长要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你把孩子捧上天,他就更傲了。不好意思,这些都是我在体制内工作过的经验。没用的,该乍的就还得乍的,现在没有教育好,将来社会帮你教育。孩子不教敬长,自诚,唯谦,失掉这三个德行。当朋友,多表扬,到社会上,每个人都会主动来给你当朋友?每句话都是来给你表扬?


体制教育,有体制内的优势。

读国学的人,经史子集是必须读的,从历史上看,没有庚子赔款国人走出去留学学习知识,再多的《四书五经》,也不能促进中国科学的进步。

体制教育,有体制内的劣势。

现代教育,一味的以输送知识主,放轻了人文的教育,我们消灭了文盲,同时也消灭了文化,空洞洞成为一个有知识无修为的人。


体制内的教育,回归一些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是国家的事,谁都说不了。

会教育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早期培养传统文化“敬诚谦”,却是自己可以做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