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历史阶段。这一历史时期,不仅诞生了关羽、张飞、赵云、吕布等一流武将,也为诸葛亮、庞统、郭嘉等文臣谋士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同时,在孙权、刘备、曹操这国争霸时,很多三国时期的地名也是流传千古,比如荆州、汉中、赤壁、官渡。其中,就猇亭、监利这两个三国历史上出现过,并且现在还在沿用的地名,外地人非常容易读错。 一 首先,就猇亭区的“猇”字,读(xiāo)这个音,古同“虓”,虎怒吼声。目前,猇亭区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辖区,濒临长江,是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块冲积平原。对于猇亭这个地名,得名于西汉时期,虎啸为“猇”,十里为一亭,故称“猇亭”。同时,猇亭历史悠久,猇亭区内马家溪新古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证明,五千多年前猇亭就有人类活动。猇亭古属夷道县、宜都郡。在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在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丢失的背景下,刘备发动了此战。 二 公元221年,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到了公元222年八月,陆逊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南朝时期,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猇亭属江北夷道县。到了元朝末年,猇亭曾分属宜都县、峡州路(宜昌)。1912年后,猇亭大部分地区属宜都县所辖。1995年3月,设立宜昌市猇亭区。 三 另一方面,就监利县的“监”字,存在两个读音,表示监督时读(jiān),表示监利县这个地名时,读(jiàn)这个读音。监利县属于湖北省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监利县名因三国时期东吴“监收鱼稻(亦或鱼盐)之利”而得名。据史书所载,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击败,华容地区纳入到东吴疆域。由于其地“土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且西北境内曾产盐,又有长江水道及洪湖河道运输之便。于是东吴便“监收鱼盐之利”,此为“监利”县名由来。 四 最后,公元222年,孙权称王,便从华容县划出了监利县,此时,监利方才作为一个正式县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从公元222年至今,监利县这个地名已经有近1800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华容县属荆州,监利改属巴陵郡。梁朝在巴陵郡设立巴州,划监利为监利郡。隋唐时期,监利县的建制没有多大变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监利属荆州府,清朝一直沿袭未变。1996年12月,荆沙市改称荆州市,监利县属于荆州市至今。截至2005年12月31日,监利县辖18个镇、3个乡。 文/情怀历史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