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与顺其自然。

 火花石传说 2018-06-11

我们来看新加坡人的财富故事《李光耀的批示》。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李光耀总理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

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

不像中国有长城;

不像日本有富士山;

不像夏威夷有海浪。

我们除了一年四季有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生气。他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名列亚洲第三位。

《李光耀的批示》故事反映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执政有方,解决本国旅游业发展问题顺其自然,充分利用阳光自然资源,使得本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李光耀的批示》故事给人启迪:做事情遇到问题不能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要“顺其自然”、“因地制宜”或“就地取材”,这是有智慧的表现;做事情要想成功不能被现实问题所吓倒,而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作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问题,这是有能力的表现。

《李光耀的批示》故事是一个政治故事、智慧故事、财富故事或成功故事,故事虽短小,但意义深刻,人们在政治、经济或其它方面,只要做到“顺其自然”,就很可能使自己有智慧并能获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事情要“顺其自然”,这既是“天道”又是大智慧。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对“顺其自然”有较深的理解,他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第十七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好的统治者,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较好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并赞颂他;一般好的统治者,百姓畏惧他;不好的统治者,百姓辱蔑他。统治者若是诚信不足,百姓就会对他不信任。统治者悠闲自得并惜言如金,把事情办成功了,百姓们都称这种做法是“顺其自然”。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古人比较推崇“顺其自然”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和“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等重要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者提出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其主张与“顺其自然”思想不谋而合;凡是正确理解、掌握或运用“顺其自然”思想的领导者、管理者、监督者或教育者,都会自觉地做到“顺势而为”、“顺应民心”、“顺应潮流”、“顺应形势”、“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才施用”或“因事施策”等;“顺其自然”是“天道”、“真理”或“常理”,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到了“顺其自然”,如俗话说:“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看风使舵”和“看人行事”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理解、掌握或运用“顺其自然”思想要辩证思维、讲究分寸、趋利避害,凡是做出随波逐流、同流合污、逆来顺受、放任自流、任人宰割等都是“顺其自然”的过分表现,这是一种不良表现,由此可见,“顺其自然”有利有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