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儿童的智力、体力、个性、兴趣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坚强的意志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儿童正处在意志品质的形成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意志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儿童的意志。 1、提高认识,发展情感 意志品质是在人的认识基础上和情感的激励下形成起来的。所以,提高认识、发展情感、进行学习目的和理想的教育是培养意志品质的前提。人贵有志,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明他十五岁时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哥德曾说:“壮志和热情是伟业的辅翼”,指出了“志”与“业”的密切关系。父母必须把理想教育渗透在日常的生活中,抓住关键期,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把孩子的兴趣和志向联系起来,一步步把幻想引向现实。孩子的目标越高,理想越大,在行动中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坚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理想教育中,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理想,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理想,应树立什么理想,为什么要树立理想。伟大的目的产生于伟大的毅力,只有有了正确的理想,儿童才能独立的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完成既定的目的和任务,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决与困难作斗争直至胜利。 2、提供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 目前许多家长还未充分认识到培养儿童意志的重要性,他们只是片面地培养孩子的智力和技能,时间由父母安排,生活由父母照料,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然而,孩子因为没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便产生了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甚至还养成好逸恶劳、缺乏毅力的不良习惯。究其原因不是孩子学不会克服困难,而是他们无法学习克服困难,他们克服困难的机会全部被家长剥夺了。 心理学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儿童意志的“磨刀石”。父母要经常提供孩子克服困难的机会。如让孩子独立吃饭,独立穿衣,独立系鞋带,独立洗脸洗脚,独立作业,独立思考,从生活、卫生、学习三方面去创设情境,让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劳动,在独立思考中着力解决问题。 父母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提供机会的重要性,让孩子独立去克服困难,不要因“孩子还小”或“孩子学习紧张而为她代劳”。包办代替的危害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 如今社会上涌现了不少的成才者,我们也许会在从客观条件去分析原因:
然而,有一个事实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不管是谁,都遇到过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他们都曾用自己的理想激励过自己,勤奋努力,锲而不舍,用坚强的意志闯五关斩六将,最终走出了充满坎坷、充满荆棘的艰难之路。 逆境中的人,胸怀希望,付出比常人多的艰辛;顺境中的人走的也并非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困难伴着人生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因而,父母应当理智的爱孩子,把被紧紧包围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中的孩子解放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想,自己去做,以培养其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父母在提供孩子克服困难的机会的时候,要根据年龄的特点,注意困难的难度必须适当,同时也要使儿童能够体验到克服困难以后的愉快,使他不能看到自己的力量,以增强自信心。那种一味的创造困难的情境,让孩子无休止地去克服难以克服的困难,儿童体验不到快乐,只是失望灰心,这样对儿童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培养儿童的意志,从小处着手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父母要求孩子的任务一定要如期完成,并且坚持下去,不半途而废。父母在培养儿童意志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经受几次失败的磨练。当孩子与小伙伴游戏时被惹哭的时候,当孩子做小实验做不起来的时候,父母不必立即出面给他解围,或为他包办做好,要给孩子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应鼓励孩子再想想办法,也可以问孩子怎么想的。思考方法不对头,就加以引导;思考方法对头,就让他继续坚持下去,直至成功。 父母疼爱孩子,希望孩子生活得好一点,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父母的是不可能养活子女一辈子的,所以应该教育孩子有理想、有志气,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以后再进取的精神,来闯出自己的人生之路。那种只图子女的生活舒适,不会让孩子经受挫折的磨练,并不是对子女的真正疼爱,只会使孩子从小养尊处优,好逸恶劳,被动懒散,丧失斗志和理想。 孟子说:“要使一个人担负起重大的责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于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不无道理的。
3、为孩子树立意志坚强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生动形象性,能够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儿童出生后到上学前他们学会的许多东西并非成人所教,许多都是模仿所得。模仿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父母应为孩子树立意志坚强的榜样。 首先,父母要根据儿童热爱和敬仰的英雄和名人、急切地效法英雄行为的特点,向他们讲革命先辈战胜敌人,科学家战胜困难的事迹,古今中外的研究课题、创造发明和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有意识的带他们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看有关影视片、看画报、图书,以激励儿童的意志。 其次,父母本身也是孩子仿效的榜样。
再次,用同辈榜样进行感染。如同龄、同班的优秀少年儿童的年龄、水平与孩子相近,他们的行动和榜样很容易激起孩子模仿的强烈愿望。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与他们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确向他们学什么和怎么学,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这样,教育效果是不可低估的。 来源丨小偶像选拔赛(ID:MINI-idol) |
|
来自: 昵称52216650 >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