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那么好,其实不用等孩子大了才教

 醉卧大江边 2018-06-11


△ 今天的文章也有录音呢~文章里涉及到的思维导图资源包,大家可以在公号消息框回复关键词“思维导图”获得。


学校快到暑假了,这两天从学校里带回了一堆孩子的作品,不看不知道,Joshua竟然写完了满满10本的16开大涂鸦本,里面有孩子这一学期以来所有的数学、绘画、思考和读写的练习。


让我比较惊喜的是看到一幅作品,在这幅画里面,可以看到孩子已经比较灵活地运用起思维导图(Thinking Map)。


△ 这是思维导图中的泡泡图,主题是“Joshua喜欢的东西”


印象中,Joshua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孩子入园后,我发现学校也在很多地方都结合了思维导图。


所以一边观察学校的教学方式,一边和老师交流,也是积累了一些新的想法,就借此和大家讨论一下思维导图的话题,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引入,以及让思维导图帮助孩子更好地投入学习。


◆  ◆  ◆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就是借助可视化的呈现,来帮助整理思维的工具。我觉得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巩固知识点,最终让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化到我们的思维中的过程。


1. 生动有趣,要点清晰。因为它打破了线性思维的正经和严肃,所以会让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地结合很多其他的元素,比如绘画、符号和拼贴,这个过程会让孩子更好地想象自己的逻辑画面,让创意活起来。因为有趣,所以也会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趣味性,让亲子之间的学习质量更加稳定。


比如下面这个图,便是很适合低幼孩子表达的流程图模版:


△ 流程图:主题“上学前的准备”

2. 逻辑缜密、加深记忆和表达。在孩子阅读和逻辑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习倾听和表达也是很重要。比如阅读完一本绘本后,我会即兴地和孩子一起玩很多种不同的思维导图,通过不同的结构图的线索,其实可以对同一本绘本进行反复的解构,即便孩子过了几天看回这张图,也能一下子就记住之前讨论的思维路径。


比如下面这个图,便是我孩子学校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作品:


△ 泡泡图:主题“我们所知道的东西”


你可以看到,里面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我家Joshua一开始的那个作品相比,一年级学生已经可以从基本的泡泡图模型,加入了更多的分支线,也可以非常浅显地看出逻辑和核心观点,这些都是思维导图的延展变化。


◆  ◆  ◆

如何入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模式其实有很多,常见的模式有:


- 圆圈图(Circle Map),使用场景是归类、总结

- 泡泡图(Bubble Map),使用场景是解释、定义

- 流程图(Flow Map),使用场景是按照时间或流程的展示

- 括号图(Brace Map),使用场景是细节、内容的解释和延伸

- 树型图(Tree Map),使用场景是分类

双泡图(Double-Bubble Map),使用场景是两个事物间的对比

- 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使用场景是对比、因果关系

- 桥型图(Bridge Map),使用场景是突出重点同时展示流程


△ 思维导图的八种模式


但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其实并不需要八种思维导图都学会。思维导图的引入分年龄段,也鼓励层层递进,适用于低幼的更多是圆圈图、泡泡图、括号图、流程图和树形图


这5种思维导图,很适合低幼孩子心智发育的阶段特征。我是从Joshua两岁多,就开始进行思维导图的游戏。这是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是积累认知图示,并表达出来的过程。


孩子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的发展,需要多一些丰富的感知机会,也可以帮助孩子建构更丰富的内在图示的表达方式。我之前分享过给Joshua的学习引入旅行故事本的经验(戳->活用「旅行故事本」, 与孩子来一趟体验式旅行),这次介绍的思维导图的方式,大家也可以一起综合起来看。


带孩子一起手绘思维导图,是最容易、也最有效的方式。这其实并没有年龄限制,当我们手把手地把思维导图的逻辑,拆解和示范给孩子看的时候,孩子就更加能够有条理地掌握这个新的思维方式了。


我结合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杰克与魔豆》(Jack and Beanstalk)故事,和大家示范一下如何从不同层面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走进思维导图的世界。


★阅读前温馨提示,大家把握中心思想就好,一定要忽视掉我和Joshua渣渣的合力哈哈,当时我们都还比较“嫩”……


第一层:用圆圈图勾勒中心思想


△ 圆圈图:归类和总结


圆圈图很适合用来做归类和总结,也可以完全看出故事中,孩子能回忆的元素。比如当时我们做归纳总结的时候,Joshua就回忆出了几个关键词:魔豆、房子、巨人、刀、杰克、通向房子的魔豆树


在确定故事中心人物的时候,其实也是很好的逻辑讨论的环节,这时候你需要和孩子通过讨论,来复述出核心的故事或人物。比如可以问问孩子:


- 《杰克与魔豆》中,谁是这个故事最主要的人物呢?

- 这故事名字叫《杰克与魔豆》,为什么?

- 除了杰克之外,故事里还有其他人出现吗?


提问的关键是捋清楚故事出现的角色,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故事里的背景信息。


第二层:用泡泡图拆解故事细节


△ 泡泡图:解释和定义


泡泡图是一个特别好的,把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提问,变成启发式提问的结构线索。比如当时制作这个图的时候,我就问Joshua,你觉得Jack怎么样,如果把Jack放在泡泡的中间,你会想到哪几个情节呢


中间的泡泡可以不停的更换,比如换成巨人、魔豆、甚至可以是一个房子,让孩子根据这个中心词,去发散性地想与之相关的特征,甚至从这个泡泡图里,就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比如问问孩子:


- 你觉得家里有什么东西,和魔豆长得很相似呢?(类比归纳)

- 你觉得那个又高又大的巨人,最讨厌的东西会是什么?(想象延伸)


等孩子把这五个泡泡都写完之后,最后就可以让孩子进行总结。这个便是我们常说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三层:括号图提升读写能力


△ 括号图:细节内容的延伸


括号图,是我很喜欢用来和孩子进行分步骤的,学习词汇量的好工具。比如从讲解魔豆树的过程中,当我们运用括号图,便可以同时教会孩子魔豆、树、树干、树桩、树叶等好几个高级词汇,也可以让孩子提升对树的整体认识。


同样,你也可以运用在人体身上,比如你把树换成杰克,然后让孩子去描述杰克身体的几个部分,看孩子会关注什么。当时是Joshua画我来写字,在讨论的时候,你也可以问问孩子:


- 你觉得树、树干、树桩、树叶加起来就完全等于树了吗?(拆分和合并)

- 如果树上要结出果实,那么果实放在括号图的什么位置呢?(主次关系)


这些都是很好的,既做了认知学习,又提高了词汇量的办法。


第四层:树状图提升分类能力


△ 括号图: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


树状图是帮助孩子把相似事物,分箩筐安放的工具。比如怎么样才能够成功地带走母鸡?这段这个问题,答案可以有很多,我们可以先听孩子都讲完,然后问问孩子,“你说的这些东西都有帮助,那怎么样放到这张图里呢?


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游戏,都涉及分类,比如如果以颜色为分类标准,那么黄色的小鹿和黄色的小鸟也可以是同类的。对于树状图也如此,除了让孩子去写之外,还需要和孩子讨论,为什么A和B在同一个框下面,绘制树形导图的过程,比单纯的游戏来说,会更加增加孩子思维的深度。


第五层:流程图复述整个故事


△ 流程图:按照时间或故事情节复述

流程图可以帮助孩子对故事,进行最精华的复述,你可以一边引导孩子注意导图的时间线索(开始,中间和结尾),一边引导孩子进行故事的复述。


- 如果你是杰克,你可以把你和魔豆的故事告诉我呢?(发起提问)

- 这张图里你觉得还少了什么东西没有说吗?(发起反思)

-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呢?(思考故事逻辑)


这里的关键启发要点是,帮助孩子进一步融会贯通,去思考故事情节中的逻辑关系,并且通过这些提问方式,把所有的故事逻辑重组


整整五个层面的思维导图,从圆圈图、到泡泡图、到括号图、到树形图,最后是流程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完完整整地把一本书读厚,并且消化,内化成了孩子自己的东西


这五个层面,其实就是鼓励孩子去打破原有的线性思维结构(通过文字、大纲和情节来组织整个故事),跳出故事情节本身的逻辑,并且重新去解构整个故事,最后学习如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和逻辑能力,可适用的场景是非常多的。 你可以引导孩子用思维导图来做任何的事情,比如可以发散性地询问孩子:


- 你是谁?

- 你心情如何?

- 你来自哪里?

- 你喜欢什么?

- 你多少岁了?


△ 这个范例是更加丰富的泡泡图了,结合了文字和图片等形式。


从这个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孩子的“自我特点”金色的头发、拥有好奇心、饿了、小小的、疲倦了……我们可以让孩子无限地添加更多的提问在自己的小人图周围,然后形成连接,这个过程,便构成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最简单的模式




其实思维导图对家长的挑战,是在逻辑性和启发性。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一本书,容易被故事或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带着走。知识更多的是停留在记忆层面,我们记住了知识,也能够按照书本的逻辑去背诵,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去展示、去复述、去重新输出新的知识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思维导图也锻炼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知识点的重组和巩固,让知识和逻辑内化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中,也让我们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获得跳出来重新看待知识的线索。


当我们也能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手绘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也无疑用了最直白、简单和实操的方式,给孩子做了一个最好的示范,提供让孩子模仿父母的机会,教会了孩子何为独立思考,如何跳出既定的框架去思考。


所以当你和孩子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关键不是在于思维导图到底是否好看、详实和完善,是你能否把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像剥洋葱般和孩子讨论,从而一点一点帮助武装孩子的思维模式。


萌芽的话

周一早上好啊~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自己是“主职课程研发,兼职公号写作”哈~周末的时候我写了3篇内容稿子,定了超过4万字的研发更新,并且启动了一些新的研发项目,因为下周二要和美国机构那边开会,所以晚上梳理了一下之前跟进过的家庭案例,做了一些笔记综述。


这个过程中,我还和孩子玩了新的游戏,比如大战了几轮的飞行棋,读了好几本书,然后和孩子一起把学校发的涂鸦本仔仔细细地看完……


有时候觉得自己的时间特别稀缺,稀缺到必须得把每一个环节的效率都用到最高,所以当有个妈妈在后台问我,觉得自己职场回到家都累瘫了,感觉自己没有精力陪孩子的时候,问我平时是如何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的切换,其实我也感同身受。


之前在分享书单(戳:读书是我最好的药 | 人生修行最推荐的8本书)的时候,我说要超越平衡,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要考虑的不是两个选项中的优与劣,而是如何做减法,在一个时间段里,把一项事情最高效、最专注的完成。因为一个人能左右的最重要的事情也就只有一个,我们要用心做减法。


我不会在工作的时候惦记着家庭,也不会在亲子相处的时候想着工作,如果状态实在太差,我会告诉身边的人,我需要点时间去放空和调节自己。


所以今天周一,也推荐大家去看看《沃顿商学院自我管理课》《第五项修炼》,我们一起投入新的一周吧:)也期待大家的留言呢,我同样也会在公号里选择3个留言送出我的小礼物。


今天公布留言入选名单,周获得小礼物的分别是:


以上的礼物是:《意大利全脑训练开发工具书》系列随机一本、《你一定找不到!》系列随机一本,这两周的礼物我们会在近期陆续寄出。感谢大家的用心支持~


★ 我研发的,以0~6岁孩子能力启蒙、优质陪伴、亲子沟通为核心的课程上线了。课程分月龄段,结合孩子的里程碑特征,用发展心理学和亲子游戏的方式,提供给孩子最适宜的早教启蒙。现供0~4岁的宝宝家庭购买或提前订阅(4岁+仍在开发中,可持续关注发布信息)。

加入「小芽启萌·优陪会员计划」

扫码可试听12个分龄优陪游戏课


◆  近期好文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与大脑发育息息相关的视觉训练,你做对了吗?

手巧才能心灵,0~2岁宝宝精细运动分阶段指南大全!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控制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