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定开元寺80多件出土文物惊艳考古现场

 唯我英才 2018-06-11

6月9日,又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石家庄市文广新局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设在正定,并与正定文化和旅游发展局共同主办本次“赏古城风貌 探文物古迹”公益宣传活动,吸引了文物爱好者、在校师生等各界人士120余人参加。而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重头戏,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项目首次举行公众考古,邀请百余名省会人士走进发掘现场的同时,还向公众展示了该遗址出土的80多件珍贵文物,正定这座千年古城再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正定开元寺80多件出土文物惊艳考古现场

现场 千年正定比想象中更“厉害”

正定县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留着大量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着“三山不见,九桥不留。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的美誉。6月9日,虽然有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此次“赏古城风貌,探文物古迹”宣传活动依然吸引了不少民众,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百余民众游览正定城墙、亲临开元寺考古遗址现场、并游览了隆兴寺与梁思成纪念馆,体验正定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感受文化精髓。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队伍游览了正定城墙。正定城墙始建于北周,唐、宋、金、元、明、清各代均有不同规模修筑,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四城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并均附有月城和瓮城。1993年7月,正定城墙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正定城墙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1月,正式启动城墙修缮工程。如今修复完毕的正定城墙,将曾经“三关雄镇”的辉煌重现在世人面前。在今年春节期间,正定城墙的直播景色出现在央视《一年又一年》的节目中,向全国人民华彩亮相,引发了阵阵热议。

“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正定有4座风格不同的石塔,历史悠久,每座塔都很稀有也很珍贵。天宁寺凌霄塔,也称木塔,塔身是砖木混合结构。”讲解员介绍说,半木质结构的塔,目前全国只有两座,凌霄塔是最早的。

临济寺澄灵塔也有一番来历,讲解员介绍说,唐代义玄和尚在正定创建了佛教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之一。

而始建于唐朝的广惠寺华塔现在看到的是宋代遗存,华塔上半部分像一个巨大的花束,塔的下半部分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讲解员介绍说,这种塔的形制像金刚宝座塔,广惠寺华塔是我国现存最为精致的一座金刚宝座塔,塔壁塑有人物、虎、豹、狮、象等,造型独特,塑工精细。

“大家一定都知道西安的大雁塔,其实,正定也有雁塔,比西安的大小雁塔都要早。”讲解员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惊叹,这座雁塔就是开元寺须弥塔,砖塔造型古朴、端庄,呈现出比较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寺内钟楼为国内现存稀有的唐代建筑。据说钟楼大钟响时,方圆几十里都可听见。

“正定重要景点也都去过,自以为对它很了解,但这次‘赏古城风貌 探文物古迹’让我发现,原来正定还有那么多值得回味的故事。感谢主办方让我对正定有了新的认知。”市民路先生感叹道,没想到“三山不见”的三山原来指的是正定过去的称谓,更没想到正定的四个塔和城墙,哪一个拿出来都是“重量级”的,远比想象中厉害。

聚焦 开元寺南广场考古现场首次亮真容

遗产日当天,轰动一时的正定开元寺考古现场首次对公众开放,百余民众亲临考古现场,揭开考古神秘面纱,学习考古知识,目睹考古成果。

正定开元寺80多件出土文物惊艳考古现场

开元寺为正定八大寺之一,始建于东魏,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南广场遗址位于开元寺的南侧和西侧。2015年至今,河北考古人在这里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个历史时期连续文化层叠压,清理遗迹130多处,出土可复原文物3000多件,基本明确了开元寺南广场遗址的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晚唐五代时期城墙系统和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和街道系统三个遗存系统,引发了业内外广泛关注。

“北宋的石构件,五代的包砖墙,唐代的水井,原来都是这样的。”一走进发掘现场,大家就不由自主地发出一连串疑问:“为什么考古要挖出不同的坑来?还做满了各种标识?”很多市民都是第一次走进考古发掘现场,对一个又一个的深坑充满了好奇。

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研所副研究员陈伟等人一一解答,他们说发掘前要进行勘察和试掘,“国家局已经批准今年接着再发掘500平方米,今年7月到明年这时候基本可以完成下一阶段发掘计划。通过发掘正定古城的一个角落,再现正定古城曾经的风貌。”

亮点 80多件文物大都是首次公开展示

此次公益活动现场,考古队还精心遴选了开元寺遗址出土的80多件文物与公众见面,其中绝大多数珍品是首次进行公开展示。东魏武定六年白石思惟像残件、金代白釉镂孔蟠龙座熏炉、金代白釉童子塑像、宋金牡丹纹印花瓷盘等文物让大家目不暇接,频频举起手机和相机拍照。

正定开元寺80多件出土文物惊艳考古现场

“这些发现都很让人惊喜,很多都是第一次发现。”陈伟指着一件造型奇特的文物说:“这是宋金时期的壁挂灯,灯碗上面还有个壁牌印有‘慎火停水’字样,这在宋代相当于一条防火标语。在文献中对这四个字有相关记载,发现的实物却少之又少,在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出土了一批这样的壁挂灯,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据悉,出土的文物可分为民间日用品、寺庙建筑物品、宗教祭祀品三大组,对于认识正定居民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瓷器脉枕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脉枕是传统中医把脉用的工具。从中国历年出土的脉枕文物材质来看,既有瓷质的,也有陶制、木质、青铜、棉质、玉质的。现在老中医的诊所里,仍然能够见到脉枕的身影。开元寺出土脉枕,可谓是打开了现代人对中国古代诊脉文化的大门。

“这个三器灯座也是第一次发现,它最下面是一个豆,中间是一个壶,上面是一个小碗,造型很精致。”工作人员介绍说,金代白釉镂孔蟠龙座熏炉也是非常精美的文物,上面的盘龙的雕刻特别精美,目前同类产品还没有发现过,“河北博物院可能会依据它的造型做成文创产品。”

此时有人大声问道:“这里面哪个最贵啊?”现场当即一片笑声,陈伟则认真地说:“每件都很珍贵,其中一些文物是首次发现。”有些小观众提出想亲手摸摸文物,陈伟他们慷慨地给了孩子们触摸历史的机会,让小朋友们亲手触摸一件宋金时期的瓷碗:“只能摸摸不能捏啊,它可比蛋壳还薄。”孩子们兴奋又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轻轻触摸了一下这只瓷碗后,有个小女生笑眯眯地说:“比我家的碗好看多啦。”

延伸 把“文化传承”的概念普及给每个人

当天,文物部门不但展示了正定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与成果,也将“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的概念普及给了现场的每一位参与者。当天陈伟还为大家举办了题为《打开正定历史脉络的封印——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重要发现》讲座,为大众详细解说了本次考古的由来与收获,由此回望了正定的厚重往事。他告诉记者:“公众考古绝对是好事,走进考古工地,看到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和文物,身为石家庄人,你会了解我们的老祖宗曾经是这样的,你会发现我们民族是特别聪明也特别讲究的民族,自然就会有自豪感和归属感。”

“把考古活动面向公众和社会,一起追寻历史上先民创造的奇迹,确实意义非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整个文保观念都在改变,考古不只是考古人员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事情,这几年的文化遗产日都采用的是公众考古的方式,目的就是展出更多的璀璨历史文化,惠及民众。同时,通过老百姓的参与,提高古城的知名度,让大家了解石家庄的深厚文化底蕴。而今后,还将采用更多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考古,参与文物保护、遗产保护,真正将“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的概念普及给每个人。

(燕赵都市报 记者 杨佳薇/文 赵海江/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