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里的“富强”标准:有你 也有我

 木柳书屋 2018-06-12

 梦的春天鈥Α炯访劳肌

 

  

国学里的“富强”标准:有你 也有我

 
 
腾讯儒学·曹雅欣  2018-02-08 11:21
 

 

[摘要]民富的含义有二:需要生活的富足,也就是物质富足,丰衣足食;更需要生命的富足,也就是精神富足,以文化人。而政治的统一、军事的完备,这两方面则共同构成了国家强盛。

文/曹雅欣

“富强”这个词,是一个并列词语:民富而国强,才是国家的真正富强。人民富足,是一国存在的终极意义;国家强盛,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民富”和“国强”,是相互成就、互为表里的一对概念。

衣食富足(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民富——衣食富足

民富,在国学的论述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孟子曾对想要治理好邦国的梁惠王说: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里讲,让人们通过正常有序的劳作,可以穿上帛、可以吃上肉,这就是民富。其实,孟子这里说的五十岁、七十岁只是泛指,衣帛、食肉也只是一种指代,他真正提出的是人民生活中最基本的两项保障:丰衣和足食。

这两样,在我们当代的都市生活中都是习以为常的生活必需品了,然而纵观人类历史上长久的供不应求、横看当今世界部分区域的长年饥荒,我们就知道,丰衣足食、物阜民丰,这实在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幸福,是民富的最重要体现。

到了清代,人们的诉求依然如此,清初的艺术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里就说:“谓一朝富有,男可翩翩裘马,妇则楚楚衣裳。”衣冠楚楚,宝马香车,民众这样的生活就是社会富有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当下每一天的车水马龙,每个人的衣着鲜亮。

国学里的“富强”标准

文化富足(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民富——文化富足

丰衣足食,这是生活富足的层面;而真正的民富,还要追求生命富足的层面——也就是在物质富足之后的精神富足,也就是经济富足之后的文化富足。因此孟子在对梁惠王的论述中,说完衣帛、食肉、无饥,就马上说到了文教,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孟子心中,给民众以教化,让大家懂得礼仪规范、仁义道理,这才是民富的更高表现。

而孔子把这层意思说得更清晰,《论语》里就记载说: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周游列国的孔子看到卫国人口众多,就通过与学生冉有的问答而表达说,人口发展起来后,还应当使人民富裕,富裕之后,还要给人以教育。就此,孔子提出了社会要经由民富而文昌的必要顺序。

所以我们就能够领会一个民族提倡文化兴国、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文化教养,标志着民富的层次。

国学里的“富强”标准

以文化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精神家园,人的心灵就不能算是找到了安居乐业之所;没有文化滋养的心灵沃土,人的生活就不能算是充实富足。

所以,民富的含义有二:需要生活的富足,也就是物质富足,丰衣足食;更需要生命的富足,也就是精神富足,以文化人。

(三)国强——政治强盛

如果说,一国的财富,主要是由经济和文化组成的;那么,一国的强盛,主要是由政治和军事构成的。

政治的强盛,体现为对内的国家统一,以及对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历史上不断重复着虽合久必分、但分久必合的规律,对江山一统的追求成为了国家层面恒定的战略,因为历朝历代的政府都深深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疆土归一、政权稳定、民族团结,才能使国内资源形成合力,形成势不可挡的大国力量。

纵观历史上但凡长治久安的王朝,一定都是总体来讲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民族相安的时代,比如汉、唐、明、清。九州一统、天下归心,这是所有朝代的政治任务,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因此,分裂祖国的行径才是那么地不可饶恕,因为国家分裂、政治飘摇,削弱的是民族的整体实力,损害的是每个人的生活保障,造成的是历史发展的困境甚至是倒退。

国学里的“富强”标准

万国来朝(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九州同心之后,国家便可向外谋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古代社会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万国来朝”、是“大国气象”,是期盼在国际关系中成就政治上的足够权威。然而对外强盛之后的这个政治共同体,在中国古人看来,又不是以对世界的称霸、对区域的强权为诉求,而是以“四海一家”、以“互通有无”为追求,是以自身的强大来赢得彼此尊重、以国家的强盛而有余力回馈他国为荣。

所以强盛王朝所沿袭的优异传统,是保护附属国家、优待远方友邦,是输出灿烂文化、给出丰富物资,而不是强势凌人、干涉他国内政,或者仗势欺人、贪婪开疆扩土。

中国文化认为,政治的强大,表现为一种自尊自重、自省自强的自信力。政治强大的根本,在于规范自我的风度,而不是凌驾于人的霸权。

(四)国强——军事强盛

如果说,一个国家政治强大的形态,有外放型也有收敛型,那么军事强盛的状况,就常常被人理解为血脉贲张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军事强大的理想状态,应该表现为维持稳定的静态守备,而不是冲锋陷阵的动态进攻。

国学里的“富强”标准

规范自我的风度(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兵强马壮,威仪赫赫,声名远播,令敌人不敢来犯,这就是“强军梦”的本质追求;而使家国沦陷于战火,并不是军队建设的本来目的。

中国传统的“强军梦”,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不血刃,是不战而胜,是杜绝穷兵黩武;而一旦不可避免地开战,又是“上下同欲者胜”的所向披靡,是报效祖国、奋不顾身,是同仇敌忾、与子同仇。

所谓泱泱大国,不仅仅是看起来人口多、收入多、土地多、资源多,而是要在国家形象上体现出精神之大、责任之大、气度之大、实力之大。

政治的统一、军事的完备,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国家强盛。而国家强盛的内在自信和持久保障,又是以强而不霸、盛而不骄为智慧准则,这也是中国文化里中庸之道的高明体现。

国学里的“富强”标准

不战而屈人之兵(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说到“富强”,我们所期待的是一个民富而国强的中国,是经济富庶、文化繁荣、政治强大、军事强盛的国家。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如果我们在追求生活富裕的道路上,同时兼以文化修身;如果在我们关注领土纠纷的爱国之心里,还坚决拥护着国家主权完整——那么,中国的富强,有你,也有我。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