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熙【林泉高致】文言文翻譯

 尋夢閣 2018-06-12
【原文】: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烟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裺映斷其脈則遠矣。蓋山盡出,不惟無秀拔之高,兼何異畫(碓)嘴?水盡出,不惟無盤折不遠,何異畫蚯蚓?

【翻譯】:畫山應畫出山的高峻,並不是在畫面上一直向高處延伸,只有在山腰畫出一片飄渺的雲,擋住山體,山顯示出欲露還藏的特點,這樣高峻才得以表現。畫水,蜿蜒向前流淌,但畫面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畫面表現無盡的流水,可畫一叢樹林擋住了流水,使人感到餘味無窮,水有盡而意無盡。如果將山頂畫出來,不只無法顯示山峰的秀俊挺拔,而且和畫擣米用的杵臼尖嘴有何區別?蜿蜒流水毫無遮掩,源頭乃至流向畫的一清二楚,不只無法顯示盤旋曲折的無盡之意,而且和畫蚯蚓有何區別?

【意旨】郭熙【林泉高致】這一段主要論「隔」的藝術,意思是說在畫面上把高山遠水全部畫出,畫幅再大也不顯其高、其遠,若“煙霧鎖腰、掩映斷脈”才讓讀者有高山遠水的感覺。必須有隱有現。有藏有露。有露有藏,露中有藏,相互作用和影響。不盡出,就是說要出一點,藏一點。當然不能全部藏。大霧彌漫,把山遮個嚴嚴實實,看都看不見,哪還談得上高?煙霞”之“鎖”,“掩映”之“斷”,皆“隱”也。郭熙強調,畫山不要把山頂畫出來,只要畫出雲霞繚繞的山腰,足可以想像其高;畫水不要把源頭畫出來,只要畫得彎彎曲曲不見盡頭,足可以想像其長。

郭熙認為要凸顯山的高聳或水流的綿延若一昧的將其顯露無遺,是無法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要有某種異質的東西將其遮掩而使之模糊不清,造成某種似有若無的視覺感知經驗,高山或流水突出可視與被遮掩而不可視的概念,或類似於在畫中留下天地,因人的身體經驗與體悟的無法窮盡,而顯露對象物的浩然廣大,以此而言,畫中邊緣的山峰被框架阻擋而未入畫的部分,是否也有意將其遮掩而暗示其綿延向外的可能性?此時山水畫中的框架就不是做為界定繪畫邊緣的形式,除了被忽略之外,時而作為微型的山水畫空間向外延展的手段了。

【實例】:《早春圖》(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最能體現郭熙的繪畫風格。此圖以平遠構圖為主,給人沖淡的感覺。近景畫巨石層疊而上,中景畫薄霧輕籠,右部山頭為雲霧所遮,正是郭熙所說的“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山腰泉水奔瀉而下,左部山壑空曠,澗水環繞。山勢主立而賓揖,正是郭熙所說的“山水,先理會大山,名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遠者、小者、大者。以其一竟主之於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前、中、後、左、右山石上有樹,或直或彎,或立或倚,正是郭熙所說的“林石,先理會大松,名為宗老。宗老已定,方作以次雜巢、小卉、女蘿、碎石。以其一山表之於此,故曰宗老。如君子小人也”(《林泉高致‧畫訣》);橋木樓觀點綴其間,不甚分明,正是郭熙所說的“遠山無皴,遠水無波,遠人無目。非無也,如無耳”(《林泉高致‧山水訓》);畫面山重水複,正是郭熙追求的“可游、可居”的境界;用墨既有李成的淡墨輕嵐,又不乏範寬的深秀渾濃;運筆不像北派山水那樣勁力,也不類南方山水那般圓潤。他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濕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峰並用,俗稱“亂石皴”或“鬼面石”。最後以淡水墨略染,濕勾淡染,迷離的淡墨表現出煙嵐輕發的山間早春景色和幽深雄濃的風格,正是其子郭思形容的“驕陽初蒸,晨光欲動,曉山如翠,曉煙交碧,咋合咋離,或聚或散,變態不定,飄搖繚繞于叢林溪穀間”(《林泉高致‧畫格拾遺》)。畫樹木,用中鋒勾勒瘦長主幹,用淡墨輕掃樹身,用濃墨點出節疤,小枝略帶側鋒,上仰如鹿角,下垂似鷹爪,人稱“蟹爪郭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