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34条

 立和堂 2018-06-12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解析:

  1.“医反下之”的一个“反”字很值得思考。什么是反?南辕北辙是反,火上浇油是反,逆顺是反。所以可以得出,桂枝汤与“下之”是绝对相反的两种做法。这一结论从别处我不知该如何理解,但从总纲图则再明显不过。桂枝汤是推动心包+胃这条轴线顺时针运转;而“下之”则是从胃前面的大肠处泻力,也就是从大肠处逆时针用力。如此顺逆之反,也就不需要我多说了。

  2.把此条结合15条来看。我在15条的解释中说了,按照这种“非要下到上冲”再用桂枝汤的做法,下法都成了桂枝汤应用的必要条件了。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这条的一个“反”字足够给出答案了。

    在前面我也说了,下法其实经历的是三个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只是下阴气,第二阶段才是动阳气后产生“气上冲”表现,第三个阶段是阳气被消耗殆尽,无力上冲。其实第三个阶段已经就是脱阴表现了。此条中的“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就是这第三个阶段,脱阴阶段。当然脱阴这个阶段也分几种,此条所论的只是脱阴的最初阶段。

   桂枝汤与下法本就是相反意图,误判中风为伤寒用了下法,才导致了15条的出现。15条制定了一个可挽回阶段的评判标准,让这些人却认为是用应桂枝汤的标准,这个玩笑开的大了。害人不浅。

   3.要想真正认识此条,则必须具备经脉运行过程的认识。我在此只能提一句:下阴气,则升阳气。但这句话不能当成是定论,因为这句话的针对很有局限性,不是阴与阳上下的绝对关系,它在此条情况下可以表达出一定真相,但放到其他局势下就是谬论。所以这一段我说的话可以忽略,不必当真。

   4.就此条所论,从总纲图照样可以得出真相。用下法后,在下“利遂不止”,在上“汗出而喘”。简单来看就是阴阳上下分离。但如果逐字认识就更有意思了。“汗出”从三焦而来,三焦没有浮热就不会汗出。“喘”是从“肺”而来,肺处如果能降就不会喘。那为什么下之后,三焦会有浮热,肺为什么就不能降了呢?

     下法是从大肠而下,在图中也就是从大肠处逆时针推动,当这个推动压迫到肺,使肺不能顺时针运行,则产生肺气不降的局面,于是是喘。

     下法是下阴,当这个下阴的力量影响到胃,则是15条“气上冲”阶段,当影响到脾,则就不会上冲。脾阴不足,无以制三焦之热,于是三焦热盛,导致汗出。

     这就是“汗出而喘”的由来。至于治法,那就简单了。葛根是扶助阴气回收之意,也就是纠正这个下阴气的局面;黄芩清三焦,黄连清心包(实际是清解阳明卫气),甘草纠正阴阳转换格局(在脾)。就这四味药,值得揣摩几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