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桑叶15克,菊花12克,杏仁12克,连翘15克,薄荷6克,桔梗12克,芦根21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具有清泄肺热的功能。适用于风热袭肺引起的耳鸣、耳聋。症见一侧或双侧耳鸣,耳聋如刮风样,并有耳闭胀闷感,伴鼻塞、涕多、头痛、发热,舌质红,舌苔薄,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陈皮15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栀子15克,龙胆草12克,厚朴12克,木香12克,川芎12克,大枣5枚,甘草9克。功能主治:具有清火化痰,和胃降浊的功能。适用于痰火壅结引起的耳鸣、耳聋。症见两耳轰鸣,听音不清,耳闭堵闷,头昏而重,胸脘满闷,咳嗽痰多,二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当归15克,龙胆草15克,芦荟15克,栀子12克,黄连12g,黄芩12克,黄柏12克,大黄12克,木香9克,川芎12克,柴胡9克,青黛9克。 功能主治:具有清肝泻火的功能。适用于肝火上扰引起的耳鸣、耳聋。症见耳鸣耳聋,突然发作,甚至全聋,耳鸣声如钟,或如风雷声,或如潮水声,伴有耳胀痛、耳闭,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燥,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天麻12克,钩藤15克,生石决明25克,栀子12克,黄芩12g,川牛膝15克,杜仲12克,益母草15克,桑寄生25克,夜交藤15克,茯苓15克。 功能主治:具有滋阴潜阳的功能。适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耳鸣、耳聋。症见耳鸣耳聋,眩晕胀痛,伴有面红目赤,失眠健忘,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五: 药物组成: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熟地18克,炒枣仁15g,木瓜12克,麦冬12克,甘草9克。 功能主治:具有滋养肝血的功能。适用于肝血不足引起的耳鸣、耳聋。症见耳鸣如蝉,时轻时重,耳失聪敏,伴有眩晕,夜寐多梦,目干,视物模糊,舌质淡,脉细。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六: 药物组成:熟地18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丹皮12克,泽泻15g,茯苓15克,柴胡12克,磁石30克。 功能主治:具有滋补肾阴,纳气潜阳的功能。适用于肾精亏损肝阳上亢引起的耳鸣、耳聋。症见耳鸣耳聋,眩晕胀痛,伴有面红目赤,失眠健忘,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粉,水泛为丸,1日2~3次,每次服5~10克。 方七: 药物组成:肉苁蓉、山茱萸、石龙芮、石菖蒲、菟丝子、羌活、鹿茸、石斛、黑附片、磁石各30克,麝香0.3克,全蝎2~7个。 功能主治:具有温肾壮阳的功能。适用于肾气不足引起的耳鸣、耳聋。症见耳鸣耳聋,日久不愈,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阳痿,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便溏,面色白亮而无神,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用法用量: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70~10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送下。 方八: 药物组成:麦冬15克,天冬15克,远志12克,石菖蒲12克,香附12g,天花粉12克,白术12克,贝母9克,熟地18克,茯神12克,地骨皮12g,人参12克,当归12克,怀牛膝12克,黄芪12克,木通12克。 功能主治:具有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引火归元的功能。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耳鸣、耳聋。症见耳鸣重听,虚烦失眠,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用量:共研细粉,炼蜜为10克丸,1日2~3次,每次饭后服1丸。 方九: 药物组成: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2g,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 功能主治:具有补中益气的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耳鸣、耳聋。症见耳鸣耳聋,劳倦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面色萎黄,便溏,舌苔薄白,脉虚弱。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粉,炼蜜为10克丸,1日2~3次,每次饭后服1丸。 方十: 药物组成:赤芍6克,川芎6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生姜15克,麝香0.1克,老葱3根,大枣7枚。 功能主治:具有行气活血化瘀的功能。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耳鸣、耳聋,多因肝火上犯,或外伤所致。症见耳鸣耳聋,突然发生,伴头晕头痛,心烦急躁,胸胁胀满,舌苔薄,脉弦细。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