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壶艺四大关系的处理

 非亲似亲fhf 2018-06-12


紫砂,是以茶具为主要代表,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的特种陶艺。它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和形式特征,以上佳的日用功能和优美的艺术欣赏价值集于一身而自成一体。紫砂茶具自宋代出现到今天,上千年的发展,使紫砂形成了以光素器、花塑器以及筋瓤器三大类别。


光素器紫砂是最具造型和制作水准的类别,它的设计与制作,讲究的是形式美与功能美、设计美与制作美完整的统一。如何做好光素器茶具,本人从以下四个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日用功能与艺术欣赏的关系

 

  紫砂壶造型艺术是根据茶文化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日用陶艺。自从明代朱元璋为发展农耕、废除斗茶之风以后,“龙团茶”变为“散茶”、原来的“煮茶”逐渐改变为“泡茶”,而紫砂茶具就是为泡茶“诞生”的。所以,紫砂茶具的“日用”性,也就是说“日用”功能是紫砂壶艺术的根本命脉。几百年来,不知多少巨匠、高手创作了许多经典名作,“日用”功能始终放在第一位。

 

  当然,紫砂茶具离不开欣赏。许多人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都说自己的壶是多么多么好。实际上就是说这件作品的欣赏价值有多高,但就紫砂壶艺术本身来说,纯色紫砂认为欣赏功能是第二位的,它必须服从实用功能,如果只强调欣赏功能,就不是紫砂壶艺,而应该是现代陶艺性质之类的东西了。因而,紫砂壶艺术的创作设计,不能改变它的第一功能而注重第二功能,只有二者之间主次分明,互相衬托,才能称得上是一件完美的紫砂壶艺作品。

 


  二、紫砂壶艺点、线、面的关系

 

  紫砂光素器和其它陶瓷器皿一样,是具有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造型。就其外观形态而言,它是由最基本的点、线、面、体和空间所组成。

 

  紫砂壶的钮、咀、把,是紫砂壶艺中的三个点,通常来说这三个点必须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紫砂壶看上去舒服、顺眼、有美感,而且使用时顺手、适用、方便。

 

  紫砂壶的壶身、壶盖,是由线与面组成,在紫砂壶艺设计时,曲线与直线是最常见的线条。

 


  几何学把线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线,一类是曲线。

 

  线条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形状要服从对称、节奏、韵律等美的法则和规律。于是,直线就形成了三角形、方形、菱形图案等等;而曲线则产生了圆形、波状线、 螺旋线等等。

 

  紫砂壶艺造型设计构图时,首先就应用到线,无论是光货中的方、圆器,还是花货、筋瓤货。通过按照这些构图造型制作出来的各种形式的壶艺作品,以其直观或抽象的线性美,使得造型风格含蓄而自然,形态生动,富于情感表现,具有较强的韵味。

 

  线在紫砂壶艺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通过造型的轮廓线条来构成壶的基本形态,同时形成造型上具体的直观的线,来加强造型的形式感。

 

  造型的轮廓线是形态表现的一个方面,我们要精确掌握好形体两侧的投影线与立体造型的关系,这样才能通过图纸上的线得到预想的壶艺造型效果。在构思的初步阶段,我们就要考虑到点、线、面的具体处理,不仅构图时需要用线来表示,就是在思考时,头脑中也要借助线来虚拟勾画,通过线的不断变动来构思设计造型的外轮廓线,调整平面结构形式。

 


三、方与圆的关系

 

  紫砂茶具造型中,方与圆则是每天碰到的最常见到的形态,实际上,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则是造型设计中直线与曲线的关系。

 

  紫砂茶具的线的组合,构成壶的棱角线,使其产生对比的效果。直线往往是方型茶具的主要线条,曲线则是圆器茶具的主要造型。但紫砂茶具设计中,如果单一使用一种或类似的线条,则形态会显呆板、单调,缺乏变化。而在直线的使用上略加上一点微曲线,则会使作品看上去更挺括、饱满。如果单一使用直线,那么这件紫砂壶看上去就太“壁”了,给人一种刚有余而柔不足、在视觉上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审美对抗心理。

 

  以曲线为主的紫砂壶,有时在口部和足部用一点直线处理,以直线来表现曲线,让方来对比衬托圆,就会觉得圆得更加有力、有生命。紫砂壶艺中的方中带圆、圆中有方,就是这个道理。

 


  四、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紫砂造型设计,必须强调整体美感。也就是说,一件作品,它的壶身筒、壶嘴、壶把、壶钮,尽管分割开来都具有独立的美感,但每个独立部位,都必须服从设计主题。比如说:高庄教授设计、顾景舟先生制作的《提璧茶具》,整体是以圆型的“玉璧”为主题开展设计,整体以圆为主,壶身、壶盖是“玉璧”,而壶钮有一度曾改成六角型。一次在北京展出时,有一位专家指出这样不协调。后来顾景舟大师又把钮重新改成了扁圆形,我们今天见到的这件《提璧壶》,造型简练、端庄,整体完美,各部位都服从“玉璧”这个主题,成为当今紫砂界的经典之作。

 

      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了解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创作中灵活运用,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我们的思维想象力,从而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